
随着春天的到来,天气逐渐变暖,蔬菜大棚中的害虫也开始活跃起来,特别是蚜虫、粉虱、叶螨、蓟马和潜叶蝇等常见害虫。
蚜虫,俗称为蜜虫子,具有广泛的寄主的种类,几乎可以攻击所有蔬菜。它们会造成蔬菜茎叶弯曲、皱缩、翻卷畸形等现象,导致蔬菜生长不良,植株矮小,甚至造成落花落果。蚜虫还会影响蔬菜的抽薹结球和结籽过程。蚜虫的蜜露会在茎叶上产生腐生霉菌,引发煤霉病,阻碍光合作用。更重要的是,蚜虫是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传播者,能够传播多种重要的蔬菜病毒病。防治病毒病首先要防止害虫传播,而防止害虫传播首先要控制蚜虫的数量。
蚜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可以通过卵生、胎生和孤雌等方式繁殖。在虫口密度大时,成蚜胎生的幼蚜都会变成有翅蚜,为迁飞到更远的地方做好了准备。这种迁徙会扩大蚜虫的蔓延和病毒病的传播。对于棚内出现的蚜虫,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防治蚜虫的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可以早设置防虫网,阻止蚜虫迁飞。也可以在棚中挂黏虫板,利用诱杀蚜虫和粉虱。化学防治可以选择使用10%吡虫啉或5%啶虫咪进行喷雾防治。
另一种重要的害虫是粉虱。在寿光地区,发生的粉虱种类是烟粉虱而非虱。其中,B型烟粉虱能够传播“银叶病”。除了对蔬菜造成生长势弱、叶片变黄等直接危害外,烟粉虱还会蜜露,导致叶片出现霉污黑点,影响光合作用。更严重的是,烟粉虱传播的银叶病会使西葫芦叶片变白,甚至茎蔓瓜条也变白,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烟粉虱一年能发生10代以上,常在7、8月份大暴发。
防治烟粉虱也应采取类似的策略,首先是设置防虫网,其次是挂黏虫板。在喷方面,可以选择使用5%啶虫咪、10%吡虫啉或1.8%阿维菌素等,同时混用杀卵为主的20%噻嗪酮(不用于白菜和萝卜)。做到同时杀卵和杀虫,一周一次,连续使用两次,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