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中西医结合医师樊春华谈养生夜宵与粥文化
随着夏季的到来,夜晚的街头巷尾热闹起来,夜宵市场尤为繁荣。烧烤、海鲜粥等美食成为许多人夜晚的标配。在这之中,“食夜粥”是否等同于“养生夜宵”,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粥品既满足味蕾又调理身体呢?我们特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中西医结合医师樊春华为大家解答疑惑。
樊春华谈夜宵文化:
谈到广东的“粥文化”,不得不提及“食夜粥”这一独特习俗。在广东,粥不仅仅作为早餐的代表,更是夜宵的最佳选择。历史上,广东一带的武馆晚上后,常以粥为夜宵。广东人说“食过夜粥”,意味着经历了锻炼与努力。从中医角度看,体力消耗大的人在夜间适量食粥,有助于固护脾胃、养心安神。
虽然现活节奏快速,许多人需要加班或上夜班,适当食用夜宵补充能量对身体有益。但樊春华提醒,吃夜宵也要注意健康问题:
夜宵不宜过量。中医养生讲究“朝莫虚,暮莫实”,晚上不宜吃得太饱,七分饱为佳。
吃夜宵要趁早,避免睡前两小时进食。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说法,晚上吃太多不仅不易消化,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患有胃食道反流的人更需注意。
夜宵的选择也有讲究,应避免某些不适合晚上吃的食物,如海鲜粥可能引发尿酸升高、生姜等温热食材可能影响睡眠。
樊春华谈粥的养生作用:
对于积滞、消化不良等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粥是养胃佳品。喝粥时,胃基本不需再进行研磨,还能促进胃酸,提高肠胃消化能力,减轻肠胃负担。特别是对于术后、病后、胃肠功能敏感及胃酸不足者来说,粥的养胃效果尤为显著。
樊春华提醒,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粥。胃溃疡、浅表性胃炎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就不宜多喝粥。粥会刺激胃酸大量,不利于溃疡面的愈合。喝粥易消化吸收,但其升糖指数也较高,容易导致血糖剧烈波动。
推荐粥品:
初夏时节,多雨且脾胃不适,喝粥有助于开胃祛湿。樊春华推荐了几款粥品:
1. 陈皮砂仁粥:醒脾开胃,适宜肢体困重、怕冷、口淡等症状者。
2. 冬瓜土茯苓瘦肉粥:清热解毒利湿,适合口干口苦、有异味等症状者。
3. 鸡骨草土茯苓薏苡粥:清热祛湿,适合身热、口干口苦等症状者。
4. 参白扁豆淮山粥:健脾祛湿,适合脾胃虚弱、稀溏等症状者。
名医小贴士:
樊春华提醒,煲养生粥的工序比煲汤稍麻烦。使用草类或者根类的材煮粥时,建议先煮取汁,再用汁加米煮。一般先用大火熬15分钟,煮开后再用小火熬20分钟,煲粥时间不宜过长。
文/全媒体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王雯玉 栏目策划/全媒体记者曹腾、温俊华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