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常言“好死不如赖活着”,面对生命的深刻忧伤,乐观亦难以彻底消除。生死之道理,诚然明晰如阳光下的阴影:死亡既是对生命的肯定,又是生命的重生与伟大发明。世间数十亿人,无论贫富贵贱,最终都将走向生命的归宿。尽管人人都明白这些道理,但在历经无数次的努力和治疗之后,面对接连的失望,心中难免涌起忧伤之情。尽管嘴角上扬,强颜欢笑,心中却难以掩饰那份情绪。
身为老病号的自己,肾炎伴随近四十年,依然能够执笔绘画,连专家都惊叹不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近年来身体状况明显下滑。春节后的海南之旅,虽为疗养,但潮湿的天气与身体不适交织,情绪陷入低谷。正是在这种沉闷的气氛中,绘画成了情感的寄托。
画画的过程中,湿润的环境使得水墨的流淌变得无法预料,却也带来了别样的美感。面对这种新的体验,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虽然技术层面仍有待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心中的情感表达。绘画不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心灵的倾诉。在这潮湿的天气里,忧郁的情绪与笔墨的氤氲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
在探寻绘画语言的过程中,努力寻求传统与当下的结合。遵循石涛先生的“一画”说,理解其中的一气呵成,使得绘画在气韵生动、自然流畅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海南的天气虽然潮湿,但却为绘画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限制与灵感。在这种环境下,更加注重笔墨的原始表达,避免过多的干扰与。
对于笔墨的时代性,我尝试用抽象表达的客观呈现来诠释。提炼绘画元素,用这些符号的有机组合来表现情感。就像黄宾虹的山水,局部抽象却整体和谐。在画面的结构上,运用几何形的构成,赋予山水画一种时代感。虽然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一直在努力尝试与进步。
绘画成为我抵御人生苦痛的盾牌,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逃遁。病痛让我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变得更加包容、豁达和淡泊。更加珍惜和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美好。尽管生命中有许多苦痛,但依然要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享受每一刻的生活。这就是生命,一种甜蜜而又忧郁的活法。
感谢朋友为我安排的海南之行,感谢这些画作让我忧郁的灵魂得以寄托,暂时忘却疾病的困扰。无论如何,都要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正如我常说的,“活一天,高兴一天”,继续前行,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