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诸葛亮写的《出师表》,千古名篇!

诸葛亮的《出师表》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堪称千古名篇。这篇表文写于公元227年,是诸葛亮在北伐前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忠诚与决心的文献。全文以恳切真挚的情感,详尽地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恳请后主广开言路,任用贤能,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的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情感真挚,逻辑严密,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他先是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自谦,表达自己淡泊名利的胸怀,然后又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明自己出山的初衷,接着又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回顾了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出师表》不仅是一篇政治文献,更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对后主的关切,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虽然知道北伐可能失败,但仍然义无反顾,因为他知道这是自己肩负的责任。这种忠诚和担当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后世读者,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总之,《出师表》是一篇千古名篇,它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更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