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著名的出师表是谁写的

著名的出师表是谁写的

读三国志(李九龄再述)

自古以来,国之兴盛皆因贤能之士。诸葛亮与周瑜的英勇事迹,便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以及他著名的《出师表》。诸葛亮不仅是忠诚和智慧的象征,更是历代人们推崇的典范。他有两篇脍炙人口的《出师表》,我们通常称之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分别称之为《前表》和《后表》。在学生的时代,我们曾熟读并背诵《前表》,而关于《后表》却存在诸多争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这篇作品背后的故事。

《后出师表》的创作背景。这两篇《出师表》的时间间隔并不长。《前表》是在建兴五年,也就是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第一次北伐时所作;而《后表》则是在建兴六年十一月,也就是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之间创作的。诸葛亮的北伐并非随意之举,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大约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北伐。那么,为何诸葛亮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如此紧密呢?这主要与东线战场上的形势有关。东吴与曹魏之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战役——“石亭之战”。

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通过诈降曹魏大司马曹休,成功诱导其进攻皖城。由于江东的鄱有巨大的诱惑力,加上周鲂的诈降表现得十分真诚,曹休率领大军进攻皖城。东吴早已做好准备,陆逊作为主将,在石亭击溃了曹休,孙权也在夹石截击了曹休,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次战役不仅规模较大,战果丰富,影响深远,还改变了蜀汉和曹魏在西线上的态势。

在“石亭之战”取得大胜后,诸葛亮趁势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关于这次北伐的动机,有两种说法:一是趁虚而入;二是为了帮助东吴牵制兵力,避免曹魏报复。考虑到第二次北伐准备不足,草草收尾的情况,我倾向于第二种说法。无论如何,不论诸葛亮的动机如何,《后表》的创作时间就是在第二次北伐之前。

关于《后出师表》的争议颇多。尽管有史料记载其作者为诸葛亮,但仍有人提出质疑。主要的争议点如下:

第一,《三国志》及《诸葛亮集》并未收录《后表》。它仅出现在裴松之引注的《汉晋春秋》中,且注明并未被陈寿收入《诸葛亮集》。来源为东吴人张俨的《默记》。这使得《后表》的可信度低于《前表》。这也是其受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后出师表》的感彩较为消沉。《前表》中诸葛亮对北伐事业持有积极、充满希望的态度。《后表》则体现出一种对北伐事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情绪。这种与《前表》截然不同的情感色彩也是人们对其产生质疑的原因之一。

第三,关于赵云去世的时间也存在疑问。《后表》中提到赵云去世的时间与《三国志·蜀书·赵云传》中的记载存在矛盾。《后表》中提到赵云在建兴六年去世,而《赵云传》则记载其在建兴七年去世。这也给《后表》的真实性带来了疑问。不过我们也要考虑传抄错误或同名等情况的存在可能性。在综合考量之下我们会发现其实很多疑问并非不可解。例如诸葛恪的《征魏论》中提到的上表可能就是指《后表》。《后表》的感彩问题也可以理解。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充满希望却因街亭失守而失败这可能使他对后来的北伐心存忧虑感到成功不易。《后表》流露出的消极情绪或与此有关至于赵云的去世日期问题我们也不能仅凭一处记载就断定《后表》有误还需全面考量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后表》应当是诸葛亮的作品无疑。参考文献:《三国志》、《诸葛亮集》。


著名的出师表是谁写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