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峨什么带足5个字的成语

峨什么带足5个字的成语

今年,我国的气候状况颇为异常。在南方多地遭受洪涝灾害的北方一些地区却面临着严重的旱情,抗旱形势十分严峻。

那么,旱灾是如何产生的呢?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这是由于大气环流发生异常,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所致。然而在古代,由于科技落后且鬼神,人们将旱灾归咎于“旱魃”作祟。为了消除旱灾,人们必须或消灭旱魃,由此衍生出许多有关“打旱魃”的习俗。

旱魃的传说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就有“旱魃为虐”的说法。在古代的《诗经》中,也有描述旱灾过于严重,山川涤荡,百姓忧心忡忡,期待天降甘霖的诗句。

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开始将“魃”视为“旱神”。据古代神话《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女魃帮助黄帝止雨胜敌,但后来无法返回天界,留在人间并导致当地常年无雨。这个女魃就是旱魃的象征。

到了汉代以后,关于旱魃的传说更加丰富多样,其形象也各不相同。有的将旱魃描述为一只怪兽,如汉代的《神异经》中记载的旱魃是一种长着二三尺长、裸形、眼睛在头顶上的怪兽。只要捉住这只怪兽并将其投入厕所,旱灾就会消除。而在清代袁枚的《子不语·旱魃》中,旱魃被描述为一种猱形披发的怪兽,只要将其烧死就能带来降雨。

也有传说将旱魃描述为妇女生出的妖怪。比如宋人朱彧的《萍州可谈》中记载了一种民间传说,某些妇女能生下像鬼一样的妖怪,如果不抓住它,它就会飞走,这就是旱魃。为了消除旱灾,需要严惩生出妖怪的妇女。但在现实中,这种观念常常被滥用,导致无辜妇女受到冤枉和伤害。

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非常流行,由此衍生出诸如“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尽管明王朝曾下令禁止此类风俗流行,但在民间仍十分盛行。山东地区过去每遇干旱时,人们就会发掘新葬的坟墓并拖出尸体进行的行为也十分普遍。这种行为被称为“打旱骨桩”,甚至进一步发展为焚烧尸骨以求降雨。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以及袁枚的《子不语·旱魃》等文献都有相关记载。

这种活动由于极端愚昧和盲目常常导致无辜者受害。比如清嘉庆年间的一桩,因有人误认为病故的李宪德变成了旱魃而被掘墓烧尸。还有借捉旱魃之机进行报复和冤杀好人的事件。比如在寿光县发生的卜峨,因误会被当作旱魃而遭到活活烧死的不幸命运。

如今,很少有人再相信旱魃之类的鬼话了。传说中的旱魃并不存在。另一种更为恶劣的“旱魃”却正在威胁着人类——那就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无节制。这才是导致生态严重恶化并引发亢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真正原因。


峨什么带足5个字的成语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