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瞥春末楝花的风信,悄然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一年一度,春天的美好随着落花的流水渐渐远去。此刻,立夏将至,暮春时节的氛围在世间弥漫。无需过多的点缀,只需一缕熏风,一丝绿雨,和几声若有若无的虫鸣,便能感受到生命力在田野里热烈地燃烧,独享这个季节的韵味。
在楝花余香袅袅中,于四月的朦胧烂漫里,我为你斟上一杯清茶,与你分享一首离别的词作,以此作为我们对春天最后的留恋。
让我们一同回溯到那位北宋著名的词人——王观。宋仁宗嘉佑二年,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一举中第。此后,他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位。他的《扬州赋》得到宋神宗的喜爱,更因撰写《扬州芍谱》而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因王安石变法,他受到牵连,自我放逐,开启布衣生涯。
在越州(今浙江绍兴)的大都督府,王观送别归家的好友鲍浩然。怀着依依不舍之情,他留下了一首被誉为最美的送别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成为了送别词的巅峰之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中的山水被赋予了的情感。江水如同的眼波般横转,多情;山峰则像蹙起的眉峰,充满情感与不舍。朋友渐行渐远,消失在山水交汇之处。离别之情与送春之绪交织在一起,令人遗憾与不舍。词人鼓励友人赶回家乡与春天同住,将离愁别绪转化为对生活的希望与温暖。
王观的这首词新颖独特,不落俗套。其比喻之新颖、构思之精巧令人叹服。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价王观的词作:“才豪新丽,皆足惊人”。虽然王观的其他作品并不广为人知,但这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足以让他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王观这样的词人,仅凭一首诗词便在文史留名。他们的作品贵在精巧而不在多。如果你也知到一些这样的词人,不妨分享出来,共同欣赏。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南荒诗词馆,欢迎关注我,一起读诗。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和启发,请点赞并分享给同样有需求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