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现象,你是否常常和老年人交流呢?和长辈们沟通,我们往往能收获许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智慧。比如,老人们经常提及的俗语“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这句话里蕴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作为年轻人,我们学习了大量知识,但对于许多传统俗语可能并不熟悉。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觉得十分有趣,知道它是关白喜事酒席的俗语,但其中的深意却需要深入了解。从长辈那里,我逐渐明白了红白喜事中的许多讲究,甚至连吃饭菜品的数量都有特定的规矩。那么,“食九、吃八、品七”究竟是何意呢?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好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这句话的含义。
首先说说“寿席食九”。自古以来,人们对寿命都非常看重。当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家人会为他们操办寿宴。在古代,由于医学相对落后,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活到70岁已属长寿。当老人年满70岁时,家人会提前一年,也就是在他们69岁时举办盛大的寿宴。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呢?
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九”在数字中寓意着最大、最好。在选择办寿宴的年纪时,不会等到整数岁数,而是选择如六十九、七十九这样的岁数。人们所说的七十大寿、八十大寿,实际上是指的六十九岁和七十九岁这样的岁数。选择这样的岁数办寿宴,寓意着长寿、长久。而寿宴上的菜品数量最好是九道或十九道,“九”代表着长命百岁、永久的美好愿景。
再来说说“婚宴吃八”。在婚宴上,菜品的数量一般会选择偶数八道或十八道。这是因为“八”与“发”谐音,寓意着发财、繁荣。在传统文化中,“好事成双”是人们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景,而数字“八”作为偶数中最吉利、寓意最好的数字,表达了对新人的美好祝福和愿景。
最后说说“丧饭品七”。在丧事场合,酒席中的菜品数量应为七道或十七道。因为丧事本身是一件悲伤的事情,不适合使用像“八”、“九”这样寓意美好的数字,而是选择单数“七”。在传统文化中,数字七经常与丧事联系在一起。“七”与“凄”谐音,体现了亲人凄凄惨惨戚戚的悲痛之情。无论是烧七还是丧饭品七,都是体现了亲人对逝者的思念和悲痛。
相信大家现在对“寿席食九,婚宴吃八,丧饭品七”这句俗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其实是通过一些特定的数字来寄托美好的祝愿、表达思念之情或者体现美好寓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习俗已经逐渐不再适用。现在无论是婚宴还是丧席,都不再过分铺张浪费,而是提倡简约、节约。但我们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地区习俗进行调整,既不完全摒弃传统,也不盲目推崇。大家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