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新年的来历 50字

新年的来历 50字

春节,作为农历新年的开端,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据传说,早在尧舜时期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了庆祝春节的习俗。

在古代,过年并非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节。南北朝以后,腊祭被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期,随着阳历的采用,阴历新年正式更名为春节,其时间点多在立春前后。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引人瞩目的传说:

在古代,存在一种被称为“年”的怪兽。这种怪兽拥有长长的触角,性格凶猛异常。“年”通常深居海底,但在特定的日子——也就是现在的除夕,会爬上岸来,吞噬牲畜,伤害人类。有一年除夕,一位村外老人来到村庄乞讨,一位村东的老婆婆劝他上山躲避“年”,但这位老人自信地表示:“只要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能把‘年’赶走。”老婆婆虽然不相信他,但还是选择逃离到山上。半夜时分,“年”闯入了村庄。当它看到老婆婆家贴着大红纸、屋内通明时,“年”浑身颤抖,发出怪叫。当它靠近门口时,又听到了院内的声,“年”害怕得全身战栗,不敢再靠近。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声。老婆婆家的门打开,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大笑。“年”惊恐万分,狼狈逃窜。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看到村庄安然无恙,感到十分惊讶。老婆婆这才明白过来,告诉了村民事情的经过,并想感谢那位老人。老人已经不知去向。后来,人们逐渐了解了驱赶“年”的方法。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大年初一早晨,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致问候,这一传统广泛流传至今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对联文化又是何时产生的呢?对联又被称为门联、春贴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和美好愿景。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将文字刻在桃木板上挂在门上以驱邪避鬼。《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了一种桃符的形式:“桃木板上写着‘神茶’和‘郁垒’两位神的名称。”直到五代时期,书写神名的桃符逐渐演变为春联的形态。史载,公元964年的除夕之夜后蜀君主孟昶在桃木板上题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时春联仍被称为桃符。到了明朝时期桃符才被称为春联而民间流行起来尤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使得贴春联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此外春联还随着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到了国外一些也开始有了贴对联的习俗

至于春节贴福字的风俗在我国由来已久那为什么大多数人喜欢倒贴福字呢?有一种说法是倒贴福字意味着福到是谐音的祝福法这一说法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同并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背景

一次朱元璋在街头微服私访时恰逢节日他看到一幅年画上年画上的女子赤着大脚怀抱西瓜虽然这幅年画本意是表现农民丰收的喜悦但朱元璋却觉得这是百姓在嘲笑他的皇后马皇后是淮西人淮西与怀西谐音朱元璋非常生气于是他命人调查是谁画的这幅年画并要求对围观的人进行而那些没有围观的民众家门前则被贴上福字然后士兵去没有贴福字的人家抓人

马皇后得知此事后偷偷下令全城家家户户都贴上福字这样士兵就无法抓人了但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倒贴出来了皇帝大怒要惩罚这家人马皇后急中生智解释说:“这家人知道您今天要来故意把福字倒贴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听后觉得有道理便免去了这家人的惩罚从此倒贴福字成为了一种传统表达祈求好运和福气的美好愿望。


新年的来历 50字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