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心里的话不想说 成语是什么

心里的话不想说 成语是什么

讳疾忌医

基本含义

讳疾忌医是一个流传久远的成语,主要用来比喻那些因害怕被人批评而掩盖自身缺点和错误的行为。当我们在企业管理、个人成长等领域遇到不愿接受批评和建议的情况时,这个成语就会被广泛运用。该成语含有贬义,属于联合式结构,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来源解析

这个成语源于战国时期韩非所著的《韩非子·喻老》。故事讲述扁鹊这位名医如何尝试对蔡桓公(或齐桓侯)的疾病进行早期治疗,但后者因讳疾忌医,不听劝告,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无法挽救。

故事详细情节

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以其卓越的医术被世人称颂。有一次,他拜见当时的国君蔡桓公。初次见面,扁鹊便敏锐地指出蔡桓公体内有疾,且病情尚浅,仅在皮肤表层。蔡桓公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身体无恙,并嘲笑扁鹊是想通过治疗无病之人来展示自己的医术。

十天之后,扁鹊再次拜见蔡桓公,告知其病情已深入肌肉,需及时治疗。但蔡桓公依然没有理会扁鹊的忠告。又过十日,扁鹊第三次见到蔡桓公时,指出病情已蔓延至肠胃。蔡桓公仍然固执己见,选择了忽视。当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转身离去时,蔡桓公感到奇怪并询问原因。扁鹊无奈告知,蔡桓公的病情已经深入,连神仙也难以救治。

不出所料,蔡桓公的身体随后出现剧烈疼痛,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扁鹊早已预知这一结果并逃往秦国。最终,蔡桓公因病情无法控制而离世。

故事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当正视自己的问题和缺点,勇于接受批评和建议。如果我们忽视问题、掩盖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像流水一样自然地从善如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例句运用

例如,他在面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时选择了讳疾忌医,不去看医生导致病情恶化,如今后悔莫及。同样地,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勇于面对自己的知识盲点,不要讳疾忌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近义词反义词对照

近义词:文过饰非。指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反义词:闻过则喜、从谏如流。闻过则喜表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从谏如流则表示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心里的话不想说 成语是什么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