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Peron参加了一场两小时的直播学习,虽然内容似乎只涉及三个看似普通的道理,但却让他有了全新的认知体验。这种体验让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过于追求效率,以至于忽视了深度理解和认知重构的关键过程?
在信息的时代,我们习惯于使用AI快速总结信息,用摘要替代深度阅读,用精华版课程压缩学习时间。这种“效率至上”的追求方式,是否真的让我们获得了更多?还是错过了认知真正发生“化学反应”的关键过程?
现场感对认知的影响不容忽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境依赖习、镜像元的激活以及社会习与知识共创等理论都说明了现场参与的重要性。直播或线下课程的现场提供了一个丰富、独特的情境线索,使得知识不再是孤立的文字,而是与特定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连接绑定在一起。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单纯阅读文字摘要所无法比拟的。
“在场”的力量能够激活知识,深化理解,促进内化应用。现场互动氛围、情境线索、情感共鸣以及社会习共同作用,使认知升级并激发创新。我们应该重视现场参与,体验沉浸学习,让认知引擎重新启动。
我们也需要警惕“摘要式认知”的陷阱。并非否定总结和摘要的价值,但在需要深度理解、认知重构的领域,仅仅依赖摘要可能会使我们错过推导出结论的鲜活过程、微妙的逻辑链条和丰富的背景信息。知识需要深度加工和情感连接才能真正被激活和应用。
在现场参与的过程中,那些我们自以为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在现场的催化下与新信息、新视角发生碰撞,才能真正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智慧。即便AI再强大,也无法替代面对面的真实互动和现场反馈在认知刷新和产品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
我们应该在追求效率的不要忽视深度理解和认知重构的重要性。通过现场参与和沉浸学习,让知识真正被激活和应用,让认知引擎重新启动,以应对这个信息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