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这三首古诗词,都是以写景为主,它们之间存在许多共同点。
这三首诗均堪称“诗中有画”。正如苏东坡所称赞王维的那样,读这些诗,我们仿佛能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山居秋暝》中,我们可以想象出空山新雨后的清新景象,松林间的月光、潺潺的泉水、归来的女子和顺流而下的渔船,构成了一幅生动秀美的山水画。
《枫桥夜泊》则描绘了一幅寒夜景象,月亮西沉、寒霜满天、枫叶摇曳、渔船灯火,静谧之中传来寒山寺的钟声,形成了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而《长相思》则展现了一幅苍凉孤寂的画面,夜宿军营的将士们,在风声雪声中难以入眠,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这些诗词巧妙地结合了动静元素。《山居秋暝》中,静态的自然景色与动态的浣女和渔船相映成趣,给人一种丰富清新的感受。《枫桥夜泊》则以静谧为主,钟声的传来更是凸显了静谧的氛围。《长相思》中的风声雪声,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形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这些诗歌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山居秋暝》所描绘的宁静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对安宁纯朴生活的向往。《枫桥夜泊》中的钟声将诗人的愁苦衬托得更加强烈。《长相思》中的词人心中对家乡的思念,是久久不能入眠的真正原因。
每一首诗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背景和文化内涵。例如,提到苏州,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不仅为苏州赢得了声誉,还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许多人因为这首诗而渴望亲临苏州,感受那千年的钟声。实际上,这首诗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苏州城外的一座桥因此改名为“枫桥”,附近的小镇也得以命名为“枫桥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那些能代表自己居住城市的诗歌,通过诵读和理解,感受诗歌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能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怀,也反映了我们文化的深厚底蕴。《教师报》2024年12月04日第12版 作者:诸向阳(一位对诗词教学有独到见解的特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