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七月,是一个既悠闲又热闹的月份。在这个月份里,我们迎来了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情人之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增加了仪式感,回味着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
紧接着是富有各种说法的中元节,也被称为祭祖节、盂兰盆节或地官节。在我们这里,人们通常称之为七月半,或者简称“月半”。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是送祖宗的日子。每年进入农历七月,家家户户都要祭拜祖先,挂上祖宗牌位,恭请已故的先人共享节日。从早到晚,人们都会烧香、换水,一日三餐先供奉祖先,然后全家才能享用,以此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尊重。
到了七月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为祖先准备美味的践行餐,因为据传说这一天祖先们要离开去扬州参加盛会。夜幕降临,会举行正式的送别仪式,烧纸钱、包袱等礼物一应俱全。其中填写包袱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涉及到祖宗称呼、亲戚关系等复杂知识,很多人都需要寻求帮助。
在我们的地方,虽然不一定每家都有家谱,但每家都有用于填写包袱的包单,这是代代相传的。每年进入七月,我都会接到很多关于如何填写包袱的电话咨询。例如堂弟让我帮他重新抄写破旧的包单,侄子询问如何填写已故祖父的包袱,还有书法班的张老师也询问如何填写。这些电话让我应接不暇。
在填写包袱的过程中,“恭逢”与“之期”之间应填写“秋祀”。若遇老人新逝,需要烧“三七包”、“七七包”、“百日包”时,则需分别填写相应的时间。对于这些祭祀活动,即使是者可能认为对于逝者没有意义,但对于生者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传承。正如古人所言,前人做给后人看。作为后人,我们要继续传承这些传统,因为它们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仪式和礼节能够流传千百年代代相传,就说明它们存在的道理,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