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奥会开幕式在2月4日晚以其独特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导演张艺谋巧妙地引用了李白《北风行》中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以盛大的雪花为视觉中心,打造了一场富有诗意和艺术气息的开幕式。
北京作为燕山脚下的城市,冬奥会又是冰雪运动的盛会,巧妙地将传统诗歌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结合,通过“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展现了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这句古诗为开幕式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引发了人们对这句诗背后故事的好奇。那么,《北风行》中的这句诗究竟有何含义呢?
“燕山雪花大如席”出自李白的《北风行》。这首诗通过描绘严寒的北风与大雪,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其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形容,使得整首诗更具浪漫与诗意。到了北宋时期,这一诗句被广泛应用于喜庆场合,如王安石的诗作中。
有趣的是,历史上对于“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一形容也产生过一些讨论。现代作家梁实秋以科学视角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雪花的实际大小与诗中的描述不符。艺术的真实与现实的真实并不等同。文豪鲁迅则指出,虽然诗句有夸张成分,但其中也包诚实在里面,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燕山地区的寒冷。
“席”这一词汇在古诗中指的是坐具,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席地而坐有所不同。在古代,没有现在的高桌,而是以席子为坐具。李白的诗句中的“席”,正是在没有高桌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桌子的前身是几和案,比较低矮,古人多双腿盘坐于席上。而在正规场合,则会跽坐于席上,即两膝着地、小腿贴地,坐在小腿及脚跟上。
与两米长的席子相比,真实的雪花是非常小的,“燕山雪花大如席”是一种艺术的夸张。这种夸张也有另一种解读,即“席”并非指一片雪花,而是指下雪的密度很大。当雪花下降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雪花开始融化并产生黏连,当雪片之间相互黏连多的时候,就会让人产生“雪花大如席”的感觉。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名句流传至今,历代诗人屡屡引用创作新诗。除了王安石,还有众多诗人以此为灵感创作出精彩诗篇。这句诗与《诗经邶风·北风》有传承关系,两者都以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景象烘托气氛。李白的想象更雄奇,才情挥洒如漫天飞雪。
冬奥会的精彩开幕式让“燕山雪花大如席”成为神来之笔。一句诗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史话,展现了诗仙李白的超凡魅力,也彰显了以传统诗歌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