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底层之民众鸣不平
再次品读《祝福》,我们称她为祥林嫂,却忘记了她的真名。仿佛祥林二字成为她身份的标签,但她应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如同我们的底层民众应该有尊严的存在。
在贫困的叙事中,穷人的温情被比喻为雪融化的速度,瞬间化为乌有,留下的只有刻骨的冰冷。他们的命运仿佛富贵人家餐桌上的调味品,一旦消散便无人问津。在这两句描绘中,穷人的命运被具象化,仿佛他们的存在只是的匆匆过客,留下的痕迹微乎其微。历史铭记的往往是那些非底层人士,而穷人的苦难往往被忽视。他们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不甘,他们的命运似乎注定要被忽视和嘲笑。
祥林嫂的命运就是其中的缩影。她为了赎在庙里捐门槛,忍受着人们的嘲笑和冷漠。她的苦难并没有因为她的努力而改变。鲁举人对她的冷漠和无视,使她从希望走向失望,最终走向绝望。压垮骆驼的往往是之前那一堆沉重的稻草,而非最后一根稻草。她的遭遇使人们对她的同情和怜悯麻木不堪。就如河水中的倒影一样,她的痛苦无法被掩盖。《祝福》中的描绘让人心痛:祥林嫂将自己的苦难讲述给他人听,却得不到一丝善意与同情,反而被当作八卦消遣的对象。人们误解了祥林嫂百年之久,以至于“祥林嫂”一词成了一个极具贬义的词汇。如今,我们每个人可能不知不觉间都成了祥林嫂的样子,才惊觉原来我们是自己眼中的祥林嫂。这是我们底层的固有思维,这种思维或许在未来都不会改变,因为它根植于底层文化之中。从不懂祥林嫂到成为祥林嫂,我们仿历了一个轮回:前世今生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命运。岁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和我们的过去与未来。我们要为祥林嫂正名——代表底层民众的苦难并不值得被轻视或嘲笑!我们应该对这样的表示同情和尊重!让我们也再次回顾过去看看——所有的人类文明都是在贫穷与困境之中得以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即使是金碧辉煌的都市之中也不乏被高楼大厦所遮蔽的底层所创造的影子。我们要明白——所谓的干净整洁的社会都是由底层的血汗和牺牲铸就的!我们要正视并尊重每一个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尊严!因为每个人的一生都可能经历或正在经历着像祥林嫂一样的困境和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