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于故宫之时,你会惊喜地发现,其他古建筑的屋檐上也有类似的装饰,但数量远不及故宫之众!
这些装饰,其实被称为“仙人走兽”脊饰。它们不仅让屋脊显得更加美观,富于变化,还起到了固定脊瓦的作用。建筑的等级越高,上面的仙人走兽也就越多。
谈及故宫的飞檐走兽,那位领头的小老头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尊称他为骑凤仙人。关于他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战国时期齐湣王在逃亡途中,得五彩鸟相助渡过大河,这脊端的仙人骑凤寓意着“逢凶化吉”。
神兽小分队的排列可是有严格规定的。按照建筑等级的不同,神兽的数量也有所差异。太和殿上的神兽数量最多,整整十个!而在其他地方,神兽的数量则必须是奇数,如坤宁宫7个,其他地方大多是5个或9个。
太和殿作为帝国权力的象征,其建筑等级之高无以复加,因此拥有十个神兽。这在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彰显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跟随骑凤仙人之后的是一系列神兽:首先是龙,作为能兴风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接着是凤,象征有圣德之人;再往后是狮子,象征勇猛和驱邪避魔。
天马和海马紧随其后,是吉祥的化身。它们代表着祥瑞和权威。
狎鱼是海中异兽,虽身具鱼身鳞片,却拥有狮子般的头牙。因其古建筑多以木头制成,故以此镇守,寓意着灭火防灾。
狻猊则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形如狮却喜烟好坐。常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獬豸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智慧高超、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
獬豸之后是斗牛,虽然名为牛,但实际上是一种龙。传说它具有除祸灭灾的吉祥镇宅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太和殿末尾添加了一个独特的神兽——“行什”。此兽形似猴子,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据传它具有降魔的功效。此为全国古建筑中的孤例。
再谈及仙人走兽的文化起源。据考证,使用仙人走兽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当时的仙人走兽与明清故宫中的有所不同。宋朝人喜欢将行龙、飞凤等组成CP来镇守宅邸。
这种文化还影响了周边汉文化圈的。例如王宫也使用了类似的仙人走兽。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藩属国并未使用十个完整的组合。这表明了该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其在文化圈中的独特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