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距离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仅剩三十日之期。亚布力,作为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的承办地,正紧紧把握住亚冬会与“亚布力滑雪场成立五十周年”的双重机遇,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到访者。让我们一同探访亚布力雪场的现状。
从雪的采集至人工造雪的智慧
在短短三十天后,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等共计32个小项的比赛将在亚布力雪场展开激烈的金牌角逐。回首1996年,在哈尔滨市举办的第三届亚冬会期间,由于降雪稀少,雪场的维护成为了重大挑战。为了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当时的组委会了大量的群众人工搬运雪上山,最高峰时一天有2000人参与此项工作。
如今,时光荏苒,亚布力雪场再次成为亚冬会的比赛场地。这里的八个比赛区域早已完成了基础设施的升级与人工造雪的工作。据统计,本轮人工造雪的总量达到了70万至80万立方米。若将这些积雪均匀铺展在7000平方米的足球场上,其高度将超过百米。这一数据的变化不仅彰显了科技力量的融入,更体现了我国冰雪事业近三十年来的长足发展。
从徒步巡检到智能科技的助力
在赛场周边,有长达五十多公里的10千伏电力供应线路。由于许多赛道依山而建,工作人员需通过滑雪的方式确保线路的安全与日常维护。数字化电力保障系统与无人机智能化巡检团队的加入,使得巡检工作更为高效便捷。回忆起1996年的第三届亚冬会电力保障工作,那时的工作人员需要徒步翻山越岭进行巡检,这无疑大大提升了工作的难度与工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