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春捂”,那么哪些地方最需要“捂”呢?下面让我来告诉你三个关键部位和四大原则,助你守住身体阳气,远离疾病。
要重点关注脖子后方的风池穴和风府穴。这里就像是我们身体的“风口”,冷风容易从这里入侵,引发感冒和头痛。为了保护好这个部位,早晚温差大时要记得戴上围巾或帽子,避免冷风直吹。
脚底板也是保暖的重点。俗话说“寒从脚下生”,因此秋裤先别急着脱,袜子也要穿厚一些。睡前可以用40℃的温水泡脚15分钟,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加入生姜片增强驱寒效果。
小肚子也是脾胃的“保暖开关”。肚脐处的神阙穴如果受凉,容易导致腹泻。平时要注意高腰裤的穿着,睡觉时也一定要盖好被子,特别是女性后更要注意保暖。喝温水时可以用掌心搓热腹部,帮助脾胃阳气生发。
接下来是春季捂养的四大原则。当早晚温差大于8℃时,一定要加强保暖,尤其是老人、孩子和体弱者。气温稳定并持续一周后再逐渐减衣,避免“倒春寒”的。穿衣时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上半身可穿轻物,则需要保持温暖。在饮食上,要多吃辛温食物如葱姜蒜、韭菜、香菜等,帮助阳气生发。同时要避免生冷食物和寒凉的饮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体质燥热的人要适当减少捂热,避免加重内热。青壮年在保暖时可以灵活调整,重点保护头颈和脚部。过敏人群在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透气,避免捂得太厚引发湿疹、鼻炎等问题。记住这些原则,春季养生就能事半功倍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