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mpeg格式的特点

mpeg格式的特点

在先前关于图像存储的讨论中,我们简要提到了手机拍照的存储流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采样阶段,手机摄像头捕捉拍摄场景,将其转化为一个平面图像,这个平面图像拥有(x,y)坐标轴。随后,摄像头逐行扫描这个平面,形成像素点,图像的分辨率决定了这些像素点的大小,而dpi(每英寸的像素点数)是常用的分辨率单位。当扫描完最后一行后,就形成了一个包含像素颜色和位置的矩阵(Xn,Yn),此时的图像还是一个模拟信号。

量化过程则把这个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在图像存储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常用的色彩模式是RGB模式,此时图像就以RGB的形式进行存储。

编码过程把十进制的信息转换成二进制信息,完成了图片的存储。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动画的原理。请看下面的4张图片,其中第1张是GIF格式的动画,后面的3张是我使用图像处理软件提取出来的动画中的3帧画面。

动画由许多静止的画面组成,每一幅画面称为一帧。这个GIF动画包含了30多帧,这意味着在一秒钟内播放30多幅静止的画面就能形成动画效果。这种效果的产生源于人类的一项特殊功能——“视觉暂留”。人的眼睛在看到一幅画或物体后,该画面在0.34秒内不会从大脑中消失。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在一幅画还未消失时播放下一幅画,从而创造出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电影正是基于这一原理,通过在一秒钟内播放24帧画面来实现流畅的影像。

了解了动画的原理后,我们再来说说视频编码,也就是视频的存储问题。视频存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压缩问题。如果没有压缩,用高分辨率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文件将会非常庞大,无法进行有效的存储和传输。假设用1200万像素摄像头拍摄的单幅画面大小约为34MB(计算方法在图像存储课程中已经介绍过),那么一秒钟的视频文件大小就会非常惊人。视频编码的关键在于进行有效的视频压缩。

常用的视频压缩方法有两种:一是帧内压缩,主要是对单帧内的图像进行压缩;二是帧间压缩,利用两帧间大部分图像内容不变的原理,采用运动补偿的预测编码技术实现高压缩比。

关于视频压缩编码的标准和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比如I、WMV、MPEG和Mpeg-4等,都在本文中有详细的介绍。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请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mpeg格式的特点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