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四季的变化与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有关。仔细研究这个轨道我们会发现,这个椭圆其实非常接近圆形。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距离差距并不大,因此地日距离的变化并不是导致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使考虑到距离的影响,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接受到的热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能量差异非常微小。
那么为什么冬至时即使距离太阳最近仍会感到寒冷呢?原因在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和时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围绕地轴自转,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决定了我们是处于冬季还是夏季。当北半球处于冬至时,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来说,照射角度最小、时间最短。太阳光需要穿越较长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因此到达地面的热量减少,导致冬季寒冷。
反之,夏至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接收到的热量最多,所以特别热。这种冷暖的变化与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在冷的时候去其他度假的原因——虽然人类悲欢并不相通,但冷暖也存在这种奇妙的不相通之处。我们说的冬至和夏至是以北半球为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和人口都位于北半球。
地球的温度变化并非完全由地日距离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