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友们,你们是否满心好奇,疑问连连?
众所周知,孩童的天性便是探索与求知。
有时候,他们的疑问稚嫩而深邃——“月亮为何被称为月亮?”“为何我们无法看见自己的眼睛在行动?”“为何我们出生时鲜活年轻,而后渐显老态,而非先老后年轻?”这些问话中透露出的是他们对世界的无尽好奇和深度思考。
而在另一些时刻,他们的“为什么”也可能显得让人略感困扰——
“宝贝,晚餐不可以只吃小饼干。”
紧跟而来的“为什么?”追问,让大人需得解释:“因为常吃小饼干对你的身体健康无益。”
再进一步的“为什么不好?”又让人不得不深入解释:“小饼干中糖分过高,缺乏均衡营养,长期下来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后的“那为什么对我的身体不好?”则可能让大人感到被追问至无法回应,最后只得以“先吃饭吧,别一直问了。”来暂时打断这连环追问。
尽管有时大人们会感到被这源源不断的疑问所“”,但这正是孩子们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他们正在通过不断提问来理解世界,解开内心的疑惑。
孩童并非从一开始就懂得发问“为什么”。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提问行为会经历显著的变革。在刚开始学会提问的时候,他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事实性上,如“那是什么”、“这是谁”、“她在哪里”等。像“为什么”这样寻求解释的问题,会在孩子两岁左右时迅速增多。有心理学家在经典的研究中发现,在两岁末,每四个问题中就有一个是孩子寻求解释的“为什么”。
心理学家们早已认识到解释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提问和获得答案,孩子们不仅能够理解世界,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他们是未来的希望,带着无数的好奇和疑问,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