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寒潮的侵袭,冷风凛冽,不少家庭都开始启用空调来取暖。在这股“暖风”的推动下,空调销量再次迎来了春天。
当我们在商场选购空调时,售货员往往会询问我们需要的“匹数”。这时,许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何在描述电器功率时,我们常用“瓦”作为单位,而空调却用“匹”呢?这其中有何渊源,按“匹”来选空调,是否有其科学依据?它与“瓦”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在我国,电功率的传统单位是“瓦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蒸汽机发明家瓦特的名字被用以纪念其在工业中的贡献。在描述空调的功率时,我们却使用了“匹”这一单位。
具体来说,“匹”可以看作是描述功率的一种口语化表达方式。就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几块钱”,是一种非正式的货币计量单位说法一样。而1马力则恰好等于735瓦。当我们在谈论空调的“匹数”时,实际上是在描述其大概的功率。
空调的“匹数”涵盖了压缩机的功率、风扇电机的功率以及电控等部分的功率。不同品牌、不同结构的空调,尽管总功率相同,但由于内部结构及控制电路设计的差异,其输出的制冷量可能会有所不同。而制冷量的计算则基于输出的功率。
在购买空调时,我们不应单纯追求匹数的大小。房间的面积与所需的空调匹数息息相关。匹配的匹数能够使制冷或制热效果更加高效。对于面积小的房间,安装匹数过大的空调会造成能源浪费;而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匹数不足的空调则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温度调节效果。
在如今的市场上,变频空调因其节能、省电的特点而备受欢迎。变频空调并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更为省电。其省电优势通常在长时间运行的情况现得更为明显。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如果使用空调的频率较高,选择变频空调可能是一个更为经济的选择。
在使用空调时,我们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节约电能。例如,在夏季调节空调温度时,将温度设定值每提高1℃,就可以节省大约10%的电能。保持室内外温差在4-5℃之间,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还能有效避免“空调病”。
选择合适的空调不仅要考虑其匹数和类型,还要结合实际使用需求和房间的具体情况。只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才能选到既合适又节能的空调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