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印发了一份《通知》,强调并提出了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八个任务措施。这份《通知》的背后,其实是对当前汉字书写现状的深入关注与反思。在决策前,积极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了校长、专家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全面展现了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一直以来,孩子们的字写得如何,都是相关部门的重要关切。和语委连续多年发布的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不断提醒我们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在逐渐退化。在此背景下,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并采取措施,如开设书法课程、布置临摹作业等。如今,随着的统一部署,全国的大中小学都将更加重视汉字书写教育。
强调书写,实际上是一种纠偏。如今,“数智生活”已经全面融入校园,虽然智能交互屏幕等技术为教学带来了便利,但也不能忽视其对传统书写习惯的影响。孩子们在PPT和录制作业的包围下,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的规范逐渐被淡化。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孩子们似乎更习惯于打字和读屏,生活中的书写场景不断减少。长此以往,孩子们与汉字的疏离感增强,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等现象屡见不鲜。的这一举措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汉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和思维方式。作为世界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且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传统智慧和。例如,“止”“戈”为“武”,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这一注解,揭示了打仗的真正目的。面对博大精深的汉字,如果我们能准确习得其中意涵,就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字如其人”——正因为我们的一笔一划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国人一直以来都将写字与修身联系在一起。这场加强汉字书写的文化行动无疑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期待学校、家长和孩子能够真正行动起来,从写好每一页笔记、每一次作业开始,让汉字的魅力深深浸润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