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换热站系统图解
换热站系统图示,详见图4-1所示内容。
二、合理配置换热器
应当优先选用那些具备高效、紧凑设计、方便日常维护及耐久性强的换热器。换热器的类型、构造以及材质需与换热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换热系统的使用需求相匹配。根据热源介质的种类、设计参数和使用热性质,应谨慎选择换热器的类型。特别地,对于水-水换热系统,推荐使用板式换热器。
换热器的总数不应过多,以四台为限。在全年运行的换热系统中,换热器的数量至少应保证两台正常运行;非全年运行的换热系统中,换热器的数量也不应过少。供暖与空调系统的总换热量需基于换热系统设计热负荷,并乘以1.1至1.15的附加系数。确保在单台换热器停止工作时,剩余的换热器仍能满足供热需求,特别是在寒冷及严寒地区,剩余换热器的设计供热量不得低于总设计热量的65%和70%。
三、精确选择循环水泵
每个独立的采暖系统都应配备一台备用循环水泵,且循环水泵的并联使用数量需满足运行调节的需求。建议循环水泵与换热器一对一设置,并选用型号相同的水泵。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略大于设计流量的5%至10%。在控制循环水泵的动力消耗方面,其耗电输热比EHR值需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为提高能效,建议使用变频调速控制循环水泵。
四、优化补给、定压与膨胀装置配置
换热站系统的补水量可取系统水容量的1%。补水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的吸处。当采用高位膨胀水箱定压时,应直接通过膨胀水箱向系统补水。若采用其他定压方式且补水压力低于补水点压力时,需设置补水泵。
补水泵的扬程需保证补水压力比补水点的工作压力高30至50千帕。建议设置两台补水泵,其总小时流量应为系统水容量的5%至10%。若只设置一台补水泵,在严寒及寒冷地区,用于空调热水及冷热水共用的补水泵,则应配置备用泵。
当设置补水泵时,系统应增设补水调节水箱。水箱的调节容积需根据水源供应能力、软化设备的间断运行时间以及补水泵的运行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