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红旗连锁市值缩水

红旗连锁市值缩水

自2018年以来,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97.SZ)经历了股价的显著波动。从2018年1月4日的最高点7.69元,到2019年1月7日的收盘价5.18元,其股价跌幅高达32.64%,导致市值损失约34,约减少了四成。

近期,随着超市行业面临寒冬,红旗连锁也受到了波及。除了营收增速放缓外,2017年全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高达600多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12月19日,红旗连锁公告中提到,敏辞去了董事职务,而永辉云商的联合创始人、永辉云超供应链食百核心合伙人林琴拟通过接任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

这一人事变动是红旗连锁与永辉超市更深入合作,推进生鲜转型,还是另有深意?为旗连锁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此显著?对于这些问题,投资者网曾尝试联系红旗连锁的证券事务代表和董事会秘书曹曾俊进行采访,但未获得回应。

红旗连锁的发展状况

自2000年成立以来,红旗连锁已成为四川省内主要的便利店超市连锁企业。其业务涵盖日用百货、烟酒、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食品类业务贡献了公司营收的很大一部分,其次是烟酒和日用百货。

在2018年前三季度,红旗连锁实现了54.61的营收,同比增长4.72%;净利润为2.56,同比增长88.40%。虽然相较其他超市企业有所落后,但仍然展现了稳定的盈利能力。截至期末,每股收益为0.19元。

自2017年末起,红旗连锁与永辉超市开始了生鲜业务的深度合作。

根据投资者网的观察,红旗连锁在生鲜门店的布局上已有显著进展。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有38家生鲜门店开业,同时有23家门店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即将出任红旗连锁董事的林琴,作为永辉云商的联合创始人及永辉云超供应链的核心人物,其加入预示着红旗连锁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超市向生鲜门店的转型。

资产减值损失背后的原因

2017年,红旗连锁的资产减值损失激增至630多万元,相较于前几年有大幅增长。其中包含了约94万元的坏账损失以及高达约537万元的商誉损失。

进一步调查发现,商誉损失首次出现在红旗连锁的资产减值损失表中。从2015年至2016年,红旗连锁进行了多起收购活动。这些收购活动涉及对内部资产的整合,如保留优质门店并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尽管有观点认为这些收购对商誉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商誉损失的出现仍值得关注。

商誉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的超出正常投资报酬率的价值。在企业合并时,它代表购买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如果被收购企业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水平,就可能导致收购方的商誉损失。

红旗连锁的扩张之路

自2015年以来,红旗连锁开始了积极的扩张之路。包括以数收购多家超市公司、房地产和设施设备等。这些收购活动背后体现了红旗连锁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其超市版图的战略意图。

有行业专家分析指出:“随着股市泡沫的破裂,企业资产价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缩水。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可能面临收购资产商誉减值的潜在风险。”这也提醒着所有企业应谨慎评估收购行为带来的长远影响。


红旗连锁市值缩水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