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医本草》中载述,蒲公英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其花蕾、根、叶皆可食用,且具有极高的用价值。此草全身皆能入,因具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散结通淋之效,故特别适合涩痛、肝火上炎、乳痈内痈等患者泡水饮用。并人皆宜食用蒲公英,以下三原则需铭记于心。
一、不乱饮
蒲公英作为一味中草,其性寒味苦,归肝胃二经。不应随意与其他如莲子芯、黄连等大寒或生姜、肉桂等大热的中材混合泡饮。寒热相加,恐伤身体,尤其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易引发疾病。故需审慎配伍,确保性相宜。
二、适量而饮
蒲公英水或蒲公英汤适量饮用,可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A、B、C,以及蒲公英素、蒲公英醇等。但因其性寒,故不宜过量或长期饮用,以免造成腹痛、腹泻、恶心等不适。合理用量,方能确保其用效果。
三、因人而异
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饮用蒲公英。具体而言:
1. 脾胃虚寒者
此类人群常感畏寒、手脚冰冷、稀溏等。饮食宜温,不宜寒凉。蒲公英性寒,若频繁饮用其汤水,恐加重虚寒症状,影响身体康复。
2. 阳虚内寒者
此类患者常有畏寒、小便清长等症状。生活中应注重保暖,避免受风受凉。过多摄入寒凉食物包括蒲公英,会延长其病情恢复时间。此类人群应避免或谨慎饮用蒲公英。
3. 过敏体质者
部分体质特殊的人可能对蒲公英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出现皮肤红肿、等反应。故过敏体质者需谨慎饮用蒲公英汤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