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让我们一同探讨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对于初入行的朋友们来说,了解货物在进口时所提到的“成交方式”至关重要。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国际贸易术语,它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描述商品的价格构成、交易地点、以及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等关键问题。
那么,国际上都有哪些常见的贸易术语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FOB(船上交货):在指定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需承担其后的所有风险。FOB术语还要求卖方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
接着是FAS(船边交货),此术语指的是在指定装运港,卖方将货物交至船边即完成交货。同样,买方需承担自那时起的货物风险。
再来看看FCA(货交承运人),这意味着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地点交由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完成出口清关,即视为交货完成。需要注意的是,交货地点的不同可能会影响装卸责任的划分。
还有CIP(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此术语下,卖方向承运人交货,并支付相关运费,同时还需要为买方办理货物运输保险。买方则需承担交货后的所有风险和额外费用。
CPT(运费付至)同样涉及卖方向承运人交货,并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地点的运费。在此之后的风险和其他费用则由买方承担。
再来说说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此术语下,卖方需支付装运港至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但货物风险在装运港完成交货后转由买方承担。
还有CFR(成本加运费)、EXW(工厂交货)、DDP(完税后交货)、DAP(目的地交货)以及DPU(卸货地交货)等术语,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适用场景。
接下来,让我们比较一下这11种贸易术语的异同点。
对于刚入行的新手而言,还需注意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由于交易双方分处两国,距离遥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风险。除了成交时的交货和付款外,交易双方还需明确各自的责任、费用和风险。
责任方面,双方需办理进出口许可证手续、报关手续、装卸运输以及货物运输保险等。费用方面,包括办理许可证的手续费、关税、装卸费、运输费以及保险费等。风险方面,整个货物流转过程中都存在风险,虽然卖方或买方可能已办理投保手续,但仍可能存在保险公司不予承保的风险以及来不及投保或保险公司破产的风险。
在洽谈交易和订立合必须明确上述手续的办理方、费用承担方以及风险的划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