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中位数的计算方式
在日常的数据分析中,中位数的求解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其基本思路为:
将样本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序,若样本容量为奇数,那么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为中位数;而当样本容量为偶数时,中位数则为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这种计算方法简单明了,适用于大多数情况。
例一: 依据茎叶图求解中位数
某校高一同学的身高数据通过茎叶图呈现。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数据的排列,并据此求得这10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例如,若数据量为偶数个,且中间两个数值分别为162和(另一个数值),则中位数为(162 + 另一个数值)/ 2 = 162cm,故选B。
例二: 平均数与中位数的比较
对于高一和高二的歌咏比赛得分数据,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每个年级数据的数量及排列。例如,高一的数据中,中间位置的数值为93,而高二为88,故可判断高一的中位数较大。但平均数的大小需通过具体数据计算得出。
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中位数求解
在含有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情况下,中位数的求解稍显复杂。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面积的一半所对应的横坐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种是直接通过算式计算出中位数的具体值;
第二种是设中位数(或其横坐标)为x,然后根据中位数与频率分布直方图面积的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当面积达到一半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