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吃食为什么又吐出来

2025-05-0107:50:21综合百科1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监护室里,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这场较量的主角是一位来自贵州的30岁小伙——阿明(化名)。经过两天的抢救,阿明终于平安脱险。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竟然是由一条四斤重的鲢鱼引发的。

阿明因最近有些上火,听说鱼胆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便生吞下了半截拇指大小的鱼胆。不到两小时,他便遭受了鱼胆的残酷反击。鱼胆引起的严重肝衰竭让他命悬一线,差点走进“鬼门关”。

阿明的冒险行为始于一次野钓的收获。他和工友们钓到了一条四斤重的白鲢,阿明特意把鱼胆摘出来,配着啤酒一鼓作气生吞了下去。鱼胆中的毒素让他遭受了上吐下泻、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的痛苦。查询资料后,他才知道鱼胆有毒,随即进行催吐试图毒素。症状反而加重,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最终由120急救车转运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浙大一院急诊科陆远强医师带领团队深夜接诊了阿明。检查发现,他的谷丙转氨酶数值破万,呈典型的肝衰竭症状,如果不及时清除毒素,可能危及生命。经过专家团队的治疗,阿明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陆介绍,近几年因盲目听信民间偏方吃鱼胆而中毒的患者屡见不鲜。鱼胆中毒引起的症状危重,可导致肝肾受损,再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等严重症状,最终导亡。有些患者虽然侥幸存活,但受损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终身遗憾。他特别强调提醒,鱼胆不能吃,最严重可,而且目前没有特效!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鲢鱼胆有毒,生活中常吃的淡水鱼类如鲫鱼、青鱼、草鱼等的鱼胆都有毒。即便在宰杀时小心避免划破鱼胆,如果不慎划破,也要及时清理以避免中毒。如果不确定鱼胆是否有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所有的鱼胆都别吃。民间关于鱼胆可治病的偏方并不成立,误食后会导致中毒。一旦误食鱼胆,要尽快就医并彻底洗胃或催吐清除毒物。保护胃、延缓胆汁吸收的方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喝鸡蛋清或牛奶。重度中毒患者尽早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清理体内毒素并减轻器官损伤的风险。我们在处理鱼类时应谨慎对待这些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风险点确保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让悲剧不再重演我们要充分尊重大自然保持警惕严格遵守食用规则不能轻易相信偏方物要充分了解和识别事物的真实面貌避免盲目行动带来的风险隐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免受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