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承担着主导责任,主要任务是发现并解决问题。无论是进行版本迭代还是从零到一的过程,都可以遵循这一工作流进行操作。
技术服务测试流程包括内部软件测试(内测1 → 内测2)以及后续的SIT测试、UAT测试等环节,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内测1阶段,程序员在完成当日版本后,会进行自我测试。确认无问题后,将版本交给测试工程师进入内测2阶段。
内测2阶段,测试工程师接收程序员的版本,并根据需求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若发现严重问题,可返回到内测1阶段重新测试。当所有问题修复后,系统可进入SIT测试环节。
(内测1和内测2均在公司内部环境下进行)完成这些步骤后,公司内部工作告一段落,可以准备正式发布系统。
在发版前,需整理与系统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
1. 前期的需求调研成果
2. 日后的工作计划
3. 根据项目定制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安装要求。
发版的目的是为了整合前期资料以支持后期工作。
进入SIT测试阶段(系统集成测试),此阶段需搭建模拟真实使用环境。程序员将进行软件各模块的合并并进行系统化测试。若软件部署在客户公司,程序员需提供《部署服务器环境的文档》,包括运行环境、数据库类型、第三方插件的配置方式和数据库初始化脚本等信息。
环境与软件搭建完毕后,测试工程师进行SIT测试并记录问题。问题修复后,将通过邮件通知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进行验收。验收无误后,系统可进入UAT测试阶段。
当UAT的所有问题得到解决后,系统即可正式投入使用。上线阶段需谨慎处理,建议分为试运营和正式运营两个小阶段。试运营期间,系统在小范围内试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以便发现并修正潜在的小错误。产品经理需编写操作手册并对用户进行培训。经过1-3个月的真实业务环境使用后,系统可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整个流程结束后,需与对方签订系统验收报告。若是公司内部项目,则由相关负责人进行最终签收。
在整个流程中,常用的表格包括:项目管理问题汇总表(项目经理使用)、项目日志表单(测试/实施人员使用)以及验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