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互联网的下半场
在2016年的盛夏,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在一次分享中,首次提出了引人注目的“互联网下半场”概念。这一概念,基于他多年在行业的深耕与洞察,是对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判。王兴认为,从单纯的互联网到“互联网+”,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启程。
时光荏苒,到了2019年初春。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进一步明确了这一观点。他指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这一观点的提出,展现了马化腾对行业变革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我们正身处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的节点。互联网不再仅仅是提供信息、搜索、电商、社交等服务,而是开始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未来,马化腾抱有极大的期待。他认为,这是一个全新的、广阔的领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互联网将全面渗透到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从生产到交易,从融资到流通,都将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将创造无数全新的场景,极大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对于从业者而言,无论是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还是初次踏入这个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ToB(商业)方向上,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商机,也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探讨ToB与ToC的区别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用户和客户的概念。客户是为产品付费的一方,而用户则是使用产品的一方。在C端市场,这两者往往是重叠的,但在B端市场,情况就复杂得多。比如,一个B端客户付费开发新闻客户端软件并投放市场,那么这家公司就是客户,而使用这个软件的人群则是用户。
接下来,我们将从能力模型、产品策略、产品规划和商业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个人工作内容与能力模型
在ToC领域,强者恒强,马太效应显著。在一个特定领域,往往只有领头的一家或几家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例如在社交领域,除了微信,我们很难再想到其他同样体量的社交应用了。
大公司“圈养”了大量的程序员、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为了最大化效率,每个人都只负责整个产品的一小部分。但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分工虽然带来了高效率的实现和低错误率,但也可能导致个人对全盘产品内容和技术框架缺乏了解。
而在ToB领域,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面向的是企业客户,需求往往是定制化的或者需要低代码半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有时甚至需要参与发布会的策划和规划材料的编写。
简单来说,ToC需要的是快速迭代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而ToB则需要的是与客户周旋、沟通、协作的能力。
二、产品策略与业务重心
在ToC领域,产品的开发注重MVP(最小可行产品)原则,即快速迭代抢占市场。比如DropBox的创始人通过一段简单直观的视频作为MVP来展示其产品技术的工作情况,最终吸引了数十万人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