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节,研究生毕业回国的Joanna终于能与家人团聚。而去年的她身处遥远的墨尔本,在电车上一路远离唐人街的喧嚣。
墨尔本,这座自2011年起连续七年被《经济学人》评选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以其宜人的气候、开放的文化氛围、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追梦人。其中,不断壮大的留学生对墨尔本的住宅市场、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些留学生中,有人选择留下融入,有人则选择回到熟悉的家乡。不论租房还是购房,他们都在墨尔本找到了自己的居住之道。
墨尔本,这座临海而立的都市,拥有40%的绿地率和较低的人口密度,空气清新、晴空万里。街头巷尾,不同肤色的人们和谐共处,微笑相对。电车中,少了低头族,多的是手持书本、沉浸在知识海洋的学子。众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剧院、公园,以及风格鲜明的涂鸦、街头艺术家和雕塑,共同构成了这座多元文化的城市。
Joanna是一位来自北京的姑娘,她在墨尔本生活了两年。初到墨尔本时,她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房子。在她看来,有了“家”,才能更安心地生活和学习。
墨尔本市中心的房租居高不下。Joanna曾租过的一街之隔的学生公寓,当时的租金是每周235澳元。虽然位置便利、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但租金涨幅也较大。据房屋中介经理Peter介绍,市中心带独立卫生间的卧室基本租金在每周320澳元以上,而离市中心稍远的区域则相对便宜一些。Peter也表示,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长和墨尔本新学生公寓的增多,除了开学季引发的租房高峰期会有些许的房租波动外,其他时候的房租相对稳定。
留学生们寻找合适的房源时面临着多种渠道的选择。除了找当地中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平台来寻找房源。虽然当地中介的流程较为繁琐,但审核严格、房源真实可靠;而网络渠道则更为便捷,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Joanna身边就有朋友因为租二房东的房子而遭遇被赶出家门的情况,也有朋友被网上夸大其词的描述所误导,租到的房子与描述大相径庭。留学生们在租房时需要格外谨慎。
毕业后,Joanna面临着留下还是离开的选择。她和同学Alisa的家都在北京,两人都面临着找不到归属感的问题。尽管有公司愿意聘请Alisa并支付不错的薪水,但考虑到生活开支和房价等因素后,她们还是选择了回国。与此也有像Lily这样的同学选择留在墨尔本,她们认为相对于国内一线城市,墨尔本的房价更加友好,未来的购房梦想更容易实现。Lily目前租住在Melbourne city附近的一栋高层公寓中,每周支付350澳元的租金,继续为完成自己的“留澳梦”而努力。
对于Joanna来说,看到家乡的新变化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回家。摄影中的赵昱与校对中的李立军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与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