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誓离此地,寻求那乐土所在
清 王鉴《仿黄子久秋山图》
《发秦州》
杜甫
我虽衰弱又懒散,生计难以自筹。无食之地寻乐土,无衣之时思南州。十月秦州寒已至,气候却似清爽秋。
草木未显枯黄落,更闻山水幽深幽。地方名叫栗亭好,下有肥田可耕耘。
饱食薯蓣充饥肠,崖蜜易求添甜意。翠竹丛中冬笋生,清池见底舟自游。
旅居此地虽遥远,但愿此行愿得酬。此地俯瞰交通要道,人事繁杂或可忧。
接人待物非天性,登临望远难消忧。山石无奇不似石,田野始收初见收。
老夫怎能得慰藉,惘然之心难久留。夕阳隐没孤城头,乌鸦啼叫满城头。
夜半驱车急前行,寒塘流水饮马处。星月高悬天地阔,云雾飘渺似浮空。
乾坤之内大世界,我的追求长悠悠。离开秦州后,我心中所想皆为南州。
“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南州一字,令杜甫感到温暖。友人信中话语,激发其无限幻想。诗中描绘南州:气候温暖,草木未黄,山水幽深,“栗亭”之名亦佳,良田沃野,食物丰富。
幻想之地过于美好,或许因现实过于困苦,杜甫沉醉其中,忘却其或许只是幻影。如沙漠行者久渴,忽见前方蜃景,不顾一切奔赴而去。
相较之下,秦州显得贫乏不堪。地势高峻,人事繁杂,山田薄收,石头平庸。总之无法再给杜甫安慰,必须离开。写诗时,他心中所想皆为南州。
深夜启程的急迫令人费解,“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为何连夜启程?山路艰险,月黑风高,为何不能等到天明?然此为纪行诗,非纪实之诗。
寻同谷于成县
汽车驶离天水时,邻座阿姨讲述成县之美。虽远离家乡多年居于兰州的她对此地有深厚情感。听她描述的时我情不自禁开始幻想。
抵达成县后初见破败之景以为走错。阿姨起身拿行李之时我怀疑自己是否来错地方。临别时她热情指路并告知我如何前往杜甫草堂。
如今县城发展迅速但乱象纷扰:尘土飞扬、噪声震响。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县城中有一条主路叫“同谷路”。沿此路往南望去可见群山壮丽。
城南为南河之地满目疮痍的河仍有水流流淌即使细瘦也值得尊重。走过飞奔的运土车桥跨过迤逦的十天高速公路边的龙峡村群山在望却又遥不可及。
村外有路路牌指示“杜公路”想必杜甫草堂就在前方。迎面遇见一位大爷裤脚高高挽起我向他问起杜甫草堂的事宜。
眼前的祠宇高耸石阶陡长走上去心生畏缩然而作为心中早已向往的圣地即使有难也必须攀登。
乐土幻灭悲歌当哭
傅抱石《日暮归庄图》
节选自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