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成都土地拍卖二批次首场落下帷幕,不少朋友好奇地询问我:“成渝之间差距是不是又拉大了?”面对“观音桥”地价与“二仙桥”的对比,确实让人费解。但我想强调的是,成都的定位远非简单的抢地能解读。
01 成都的土地与农业担当
我们来谈谈大家热议的成都“退林还耕”。成都为了建设“天府粮仓”核心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城公园拆除,花费巨资和时间,这背后的目的是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给成都的定位——农业生产基地、大粮仓。
成都平原作为沃野千里的地区,虽然拥有良好的农业基础,但要想发展起来,还需在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的地区推广。而平原的地貌特点,使得这里极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这也意味着成都的发展方向与某些城市有所不同。
重庆作为山城、江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曾是战时的避战之地,和平时期则拥有成本更低、运量更大的水运条件。重庆的定位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兼具四种类型的物流枢纽。而成都,则在农业与土地的情怀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02 成渝的人口与就业现实
再来看成渝之间的人口话题。成都作为第4个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人口流入的确壮观。但背后是否真的代表了成都的就业机会优越?或许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例如,四川大学的研究生千里迢迢去广州实习工作,是否也反映了成都的人才吸纳能力有待加强?甚至有不少川大的毕业生选择到重庆就业。
透过现象看本质,成都街头看似繁华,但很多游客并非本地人。要真正了解成都本地人的生活状况,或许需要深入到郫都、温江、双流等地方去看看。
03 安全与城市发展
在二十届安的会议上,提到了当前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坚守18亿亩的红线是根本大计。重庆在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量和名义增速上表现亮眼,与成都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背后是重庆在袁的带领下,积极争取支持、深化合作的结果。
重庆不仅在经济上发力,还在文化、外交等方面展现其魅力。例如今年接待了多国使节、先生以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等重要访客。
04 楼市与城市的真实关系
回到楼市话题,成都的楼市现状确实有些虚火。新房市场还在炒作,而二手房市场则面临天量挂牌却难以售出的困境。这让人不禁思考,楼市真的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吗?三亚房价再高也不会有地铁,厦门房价再高也成不了深圳。成都与重庆在发展路径上的选择不同,也预示了它们未来的不同走向。
无论是从土地、人口、经济还是楼市的角度,成渝之间都展现出不同的面貌与趋势。而在这背后,是两个城市根据自身条件、历史背景和战略作出的不同选择。在这场“城市发展”的大戏中,究竟谁能走得更远、更稳,还需时间来验证。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