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转,我们告别了象征勤劳与坚韧的牛年,踏入了虎年。
时光如梭,回想起牛年的点滴,不禁让人感慨万分,转眼间又到了与勤劳的牛儿道别的时刻。
一提到牛,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荷兰那片广袤的土地,以及那里黑白相间的花牛。
在2018年的仲春,我们曾造访荷兰。那里的纬度较高,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一次在前往比利时的路上,窗外的景色飞快掠过,碧绿的草地一望无际,其间的奶牛悠然自得地咀嚼着青草。
春天的荷兰,草场、奶牛与农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记得我们还去了风车村,除了古老的风车旋转着,还有形态各异的奶牛雕塑。
荷兰王国虽地处北欧洼地,土地有限,但其农业生产尤为发达,尤其是畜牧业占比重较大。牛在荷兰农业乃至整个经济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荷兰保留着古老的养牛与挤奶传统方式,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气息。
荷兰风车村的奶酪库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黑白花奶牛的起源可追溯至荷兰北部及德国北部。百年前,荷兰便开始向美利坚及加拿大出口奶牛。
在奶酪库中,我曾穿着传统的荷兰木屐,沉醉于奶酪的香气之中。
那些欢声笑语的日子已然远去。原本女儿和女婿每年都会回来探望我们一次,但自从爆发后,已有两载未见他们的身影。何时才能消散,我们又能何时再见面呢?
在南京的绿博园中便能一窥荷兰的风情。当郁金香盛开的季节,园区内碧草如茵,郁金香点缀其间,绚丽夺目,还有那黑白花奶牛仿佛在诉说着荷兰的故事。
近两年春天的时光里,我总会前往绿博园,去感受那份异国风情的韵味。
中山植物园内的奶牛雕塑也是一处别样的风景线。而每逢春天这里还会举办郁金香花展。
回想起2009年的春天,我们曾踏足的华尔街,与象征财富的铜牛合影留念。
转瞬间已过去13个年头了。看着那时留下的照片不禁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流转。
在南京的牛首山上也有老牛的雕塑。这里的牛仿佛更贴近于乡村土生土长的水牛形象。
当我们回顾过去深入农村的生活时总能回想起秋收秋种时那段忙碌而又充实的时光那时我们都曾是辛勤耕耘的“牛”。
那头水牛的后背上还站着一个吹笛的牧童仿佛一幅“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南朝梁代佛教文化繁荣之际在牛首山南麓修建了佛窟寺(今宏觉寺)。唐代又增建了宏觉寺塔。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牛首山成为了佛家“牛头宗”的发祥地。
静卧于牛首山的雕塑牛仿佛也沾染了禅意让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