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婆婆的骨灰被送进,我轻声对丈夫说:“走吧,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他默然点头,眼眶泛红。此刻的我,心中的悲喜难以言表,更多的是一种解脱的感觉。
度过了十个春秋,从二十九岁至三十九岁,我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这张病床。那套价值三百万的房子最终还是落在了小叔子的名下。
那是一个平凡的午后,厨房里的我正在准备晚餐,突然听到楼上传来一声闷响。冲上去时,只见婆婆已在地,言语含糊。送至医院后确诊为重度中风,从此便卧床不起。
我与丈夫均为平凡的上班族,无法雇佣专职的。无奈之下,我决定辞去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婆婆。起初我以为这不过是一两年的光景,谁知这一照顾竟是整整十年。
每日为婆婆翻身、擦洗、喂食、更换尿布,陪她聊天,带她享受阳光。这样的日子让我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位女性,双手因日复一日的消毒水和味而变得粗糙不堪。
婆婆其实在健康时对我尚可。但病痛来袭后,她的脾气变得暴躁不安。有时稍有不如意便对我大发雷霆,将饭菜泼洒到我身上,责备我照顾不周。
最让我心寒的是小叔子一家。他们平日里鲜少探望,每次来总是围着婆婆哭诉生活之不易,暗指需要金钱支持。而我这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在他们眼中仿佛是理所当然。
去年夏天,婆婆立下遗嘱。我们原以为她会将房子留给我们这对照顾她的夫妻。没想到她却将那套市区的房产留给了小叔子。她的理由是:“儿子的孩子需要为未来教育储蓄。”
我确实曾为此流泪,但并非为了房子,而是为了这十年付出的回报。我曾想与丈夫争辩,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毕竟这是她的决定,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今年初,婆婆的病情急剧恶化。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示意近她身旁。她艰难地从枕头下拿出一个小红包交给我。
我本不想打开红包,但婆婆的眼神告诉我必须当面打开它。红包里有一张纸条和一串钥匙。纸条上写着:“保险柜密码:1960。”
处理完丧事后,我与丈夫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那个保险柜。里面是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金额赫然是五百万元。信中婆婆写道:
“菲菲,这十年来辛苦你了。我的决定是出于无奈的考虑。但你的付出我看在眼里。这钱是我悄悄存的私房钱,包括我的保险金。别嫌少,这是我心中对你的一点感激。”
读信的那一刻,我泪如雨下。原来婆婆心中都明白我的付出和辛劳,她只是有着难以言说的苦衷。
如今我与丈夫用这笔钱开设了一家康复中心,为与婆婆同样困境的病人提供帮助。每当看到病人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逐渐康复时,我便会想起婆婆那温暖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