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现在的人们在冬至这个日子里,会吃些什么呢?又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记者通过随机采访,听到了各种不同的答案。
记者发现,饺子、汤圆、锅仔等食物都是人们冬至节常常食用的。其中,对于很多北方人来说,“吃饺子”已然成为了过冬至的标志性活动。来自辽宁的崔女士回忆道,老话说冬至吃饺子不会冻坏小孩子的耳朵。
而在福建的林女士家,冬至的记忆则与汤圆紧密相连。滚的汤圆内包裹着花生、芝麻等馅料,寓意着平安和节日的祝福。而安徽的黄先生则表示,在他们那边,锅仔是冬至时的常见食物,“它暖身又带给大家团聚的氛围。”
除了食物,天津的刘女士提到,她们家除了吃饺子,还可能会吃年糕,寓意着“撵小人”。也有人告诉记者,在山东某些地方,冬至这天流行喝羊肉汤,寓意暖和、驱寒。
这些食物和习俗背后,都蕴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民俗专家解释说,的许多节日习俗都离不开“吃”,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味蕾,更是一种增进亲情和友谊的方式。
除了饮食,冬至的历史和文化含义也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承载着古人的阴阳转化观念。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也是古人认为的大吉之日。
据史载,周代时冬至曾被视为岁首过新年。汉代时,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会放假休息。而在南宋的《东京梦华录》中,更是详细描述了人们如何准备丰富的饮食来祭拜祖先,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如今虽然很多习俗已经渐渐淡化,但提到冬至,人们所重视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味蕾或消磨时光了。这是因为冬至已经接近年终岁尾,辞旧迎新的春节即将到来。即便天气寒冷,也始终蕴浓浓的希望和温情。
“数九”寒天里,民间还有填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以供消遣。这种活动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或者买一张画有八十一瓣梅花的画,每过一天就点染一个花瓣,直至梅花全部染红、春天来临。这些都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希望平安圆满度过冬天的愿望。
虽然时代变迁,但冬至所蕴含的希望与温情始终不变。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受到一丝暖意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