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遥望过去岁月时,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时的生活被许多规矩所笼罩。这些规矩,大多是对自己的约束,是心灵的。古语有言:“民以食为天”,吃饭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人对待生死之事,与对待生活一样。这或许是他们表达对逝者尊重的一种方式,就如同那句“再饿莫吃坟前供”。你知道它的后半句吗?它是用来评价人的品德的,却也能令人警醒。
古代经典典籍《左传》里,这样记载道:“大事,在于祭祀和军事。”这就是古人在祭祀中的体现。这种对祖先的尊重不仅局限于对父母的孝顺。传统的观念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教导,表达的就是最根本的孝顺就是对先辈们的尊敬,是对他们心中敬畏的表现。
所谓坟墓,是现代人对古人埋葬之地的称呼。在古人的观念中,人死后并非真正消失,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生活。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和孝顺,后辈会修缮坟墓以供后世祭拜。不过古人与今人对坟墓的看法有所不同,《扬子》中提到:“无坟谓之墓,有坟谓之莹。”古代的庶人并不修建坟头,而那些有坟头的,则多为地位显赫之人的墓葬。
古代人们极讲究尊卑有序、礼法分明的规矩。而墓前的供品便是尊卑礼仪的体现之一。那些是达官显贵或皇室贵族墓前的供品,如果有人偷吃这样的供品,是会被严厉处罚的,尤其是皇家的墓葬,偷吃被发现后可能会面临杀头的风险。
疲惫时人们需要休息,但有些地方却不能随意坐下。特别是在墓前供品旁,这种规矩的行为可能会带来灾祸。那么累了也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吗?这不仅是古代的规矩,即便到了现代也是备受争议的。
俗话说:“再累莫坐人肉凳。”这里的人肉凳指的是他人的大腿。在古人的观念中,除了尊卑有序外还有男女有别的道理。不论何时何地一个女子坐于他人腿上都是显得稍显轻浮的。但这在特定的场合或特定的人之间可能是被接受的,就如古代青楼女子的行为那样有着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期待。
在《朱子语类》中记载了:“李丞相不太了解人才的使用之道,他多用的都是轻浮之人。”这里的“轻浮”指的是那些行为轻佻浮夸的人。这种男女有别的观念不仅指性别上的差异还包含了对男女角色的期待有所不同。对男子常期待他担当养家糊口的责任而女子则更多是持家顾内的人选因此在外表行为上就有了要求在公共场合坐大腿的行为在古人看来是稍显轻浮的。
如今社会发展到今天坟前供品不可偷吃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的敬畏之情也是对先人的尊重与保护而公共场所坐人肉凳的行为虽然在现代社会不再像古代那样严格禁止但仍然被认为是不太得体的行为这也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思想”这样的词汇虽然来自西方但古人的某些观念和传统却值得我们深思与传承。文化在数千年里一直引领着世界不是没有原因的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跳出固有的思维去理解那些被传承下来的东西不仅仅是关于君君臣臣那么简单的事情不然文化也不会一直延续至今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真的理解它们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