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以“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为主题的2024年六五环境日如期而至。当前,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地积极响应,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提升产业“含绿量”来增加发展“含金量”。绿色矿山、绿色港口等项目的建设不断涌现,为建设美丽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绿色矿山建设全面铺开。初夏时节,站在钱家店矿矿区远眺,绿意盎然的草原上规律地排列着一个个蓝色和绿色的“盒子”,羊群在旁边悠闲地觅食。难以想象的是,这片绿色草原下隐藏着矿床。
中核通辽业钱家店矿矿区正是我国首座自主研发的环境友好型地浸矿山。该矿区创新采用“二氧化碳+氧气”的原地浸出采技术,仅需在地表打孔,通过绿色“盒子”中的注液孔注入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水溶液,便可溶解地下矿石中的矿物。随后抽取含水溶液进行水冶处理,最终得到的初级产品。尾液经过重新配置后再次注入地下矿层,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种工艺不仅安全环保,而且不产生废渣,大大减少了废水量,实现了对地表正常种植的影响最小化。
与此矿区还实施了熄灯工厂的绿色管理形式,采用光导照明技术,大大降低了能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矿山作为建设美丽的重要力量,推动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绿色港口建设稳步推进。在黄骅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第一大下水港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建筑垃圾堆场已被改造成“三湖两湿地”水系中的人工湖生态公园,实现了对压舱水、含煤污水及雨水的有效收集、处理和利用。
为了治理煤尘污染,黄骅港自主研发了本质长效抑尘系统。在翻车机卸煤过程中进行分层洒水,使煤尘固化,有效控制了运输、堆存、装船作业全过程的粉尘排放。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实施粉尘治理工程,从源头上抑制了煤尘的产生。建有大量筒仓储存煤炭,避免了堆取料作业过程中的扬尘。
专家表示,港口是能耗大户,在“双碳”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港口的必由之路。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以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为核心的港口减污降碳协同发展,实现港口绿色、智慧、安全发展。
环境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当前,各地正以产业“含绿量”的提升来增加发展“含金量”,共同书写美丽的“绿色答卷”。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美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正推动着美丽建设的全民行动,激发了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将更加注重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策略,以更高的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同时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积极推进美丽先行区建设,让绿色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追求和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