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网络上的信息引人注目:“日薪高达一千元招募群众演员”“搬运道具即可日结四百元”“零门槛加入”……这些诱人的数字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有些人戏谑道:“与其搬砖,不如搬道具!”这究竟是行业中的“丰盈机遇”,还是一触即破的泡沫呢?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普通人踏入这个行业,真的能够分得一杯羹吗?
河南短剧市场风靡,是否已成“新横店”?
近年来,竖屏短剧在全网热播,一部热门的短剧在短短几天内便能赚取百万利润。而河南地区凭借其低廉的成本、丰富的场地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已然成为短剧拍摄的“新基地”。郑州、洛阳等地的片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群演、场务、道具师等需求暴增。有业内人士表示:“剧组多到接不过来,一天开三组戏已成为常态。”
高薪背后的真相:容易吗?
“日薪过千”听起来极具诱惑力,但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高薪职位虽然存在,如导演、编剧、主演等,但其薪资虽高,门槛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普通群众演员的日薪多在200至300元之间,而搬运道具、打杂的日结工薪资在300至500元,且具有不稳定性。
工作强度大、要求多:凌晨开工、熬夜拍摄成为常态,甚至夏天穿棉袄、冬天跳冰水也司空见惯。一位群众演员抱怨道:“虽然薪资当天结算,但体力消耗巨大,经常是干两天歇三天。”
入行门槛看似低,竞争却并不简单
短剧圈看似“零门槛”,实则暗藏规则。人脉资源在行业中至关重要,多数剧组通过熟人介绍招人,新手想要接活需“混圈子”。基础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群众演员需要能够快速记台词,场务则需要手脚麻利,缺乏经验的员工容易被淘汰。短剧市场虽然火热,但只有约10%的剧能够盈利,小剧组随时可能因资金问题停工。
专家提醒:不要被高薪冲昏头脑
资深制片人老张坦言:“短剧是风口,但快速的只有行业头部。普通人想要入行,要么拥有过硬的本事,要么做好吃苦的准备。”数据显示,尽管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已超300亿,但能够稳定月入过万的从业者仅占不到20%。
短剧圈的高薪传说犹如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渴望进入,城内的人却冷暖自知。如果您拥有演技、愿意吃苦,或许可以尝试;但如果只想轻松“躺赚”,建议您三思而后行。即使风口再大,也需要掂量自己是否能够乘风而起。
您认为短剧圈的高薪是真正的机会还是一场“割韭菜”的游戏?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与我们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