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时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阳历的4月4日或5日,当太阳黄经达到15°时便迎来了这个节气。这一时节,天气逐渐晴朗,草木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在所有的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日子。
清明节分为三个阶段。初候之时,白桐花开始盛开;二候之际,喜阴的田鼠回到洞中,而喜阳的小鸟开始频繁出现;到了三候,雨后的天空中便可以见到彩虹的美丽身影。那么,为何清明节也被称为寒食节、扫墓节甚至是鬼节呢?这背后与寒食节的渊源紧密相连。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贤臣介之推,因被火烧死而设立的节日。由于两个节日时间相近,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自唐代以来,寒食节的祭祀祖先、亡灵的活动与清明的郊游扫墓习俗合并成一个节日,于是民间将清明节冠以多种名称。
在养生方面,清明时节应当注意合理饮食,尤其要保护肝脏的健康。饮食上的几点建议是:一要选择温和的食物,此时应多食用当季蔬菜,如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具有温补祛湿效果的食物。避免食用发物如笋、鸡肉等。相反,荠菜、菠菜、山等食物具有养肝护肺的作用,可以适量多食。
至于起居养生,清明时节应当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劳逸结合。几点注意事项包括:一要早睡早起,遵守规律的作息时间。熬夜不仅会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还会扰乱生物钟,导致功能紊乱。但睡眠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肌肉变得松弛无力。二是宜动不宜静,即使春季有流行疾病,也不能长时间闭门不出。应该经常到森林、河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吸收对大脑和肺部功能有益的负离子,使心情保持舒畅。需要注意的是,晨练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这个时期的早上气温一般较低,不太适合进行锻炼。最好等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再进行适当的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