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临,暖风渐起,百花盛开。此刻正是放飞风筝的佳时。我国历史悠久,风筝文化源远流长,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在古代,北方人称其为“鸢”,南方则称之为“鹞”。古诗中描绘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正是对风筝的生动写照。这不仅仅是对风筝的描述,更是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的体现。
美丽的风筝在碧空中翩翩起舞,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注意,他们以风筝为题,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几首关于风筝的佳作吧。
《风筝》——唐·高骈
夜静弦声在碧空回响,宫商之音随风飘荡。依稀如曲般动听,却又被移入别调中。
《风筝吟》——宋·释居简
风筝的不卷,只因嫌其飞得低。高处是否知道,如同鹢鸟的退飞。纤细的线难禁儿童拉扯,断线风筝不愿归云而去。
其他如《陈公堤》、《小孙放风筝》等诗作,也以风筝为题材,展现了不同风格和情感。而近现代和当代的诗词作品中,风筝依然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怀的常用意象。
在春风中,看着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不禁让人想起王渭的《卜算子-风筝》中所写:“身段太轻盈,欲去回头顾。”而邓拓的《纸鸢》则以轻松的笔触描绘了放飞风筝的乐趣:“鸢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风筝都是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也是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来源。它不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人们对自由和梦想的象征。让我们在春日里,一起放飞风筝,追寻那份属于我们的自由和梦想吧!
周作人的《儿童杂事诗》中写道:“鲇鱼飘荡日当中,蝴蝶翻飞上碧空。”告诫我们放风筝时需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遭遇突如其来的乱风。而李梦唐的《咏风筝》则表达了对风筝的深深喜爱和憧憬:“叠纸候风更倚栏,几回魂梦付飞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