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PUA行为,保护自身安全
近年来,“PUA”一词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特别是在与亲密关系相关的新闻事件中。从“北大女生事件”到“某程序员丈夫被女友PUA”,再到“23岁女生跳楼,遗书中称被男友PUA”,这些事件都让我们对亲密关系中的PUA行为感到胆战心惊。
PUA,原为英文“搭讪艺术家”的缩写,最初是指为了帮助害羞的人学习如何自我展示、提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技巧。如今PUA的应用场景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原始含义。在当代的语境下,PUA更多地被用于恋爱关系中,通过精神等方式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控制。其核心手段包括刻意扭曲事实、持续打击、否认、误导和欺骗,使纵者怀疑自己的价值,从而不得不顺从操纵者。
当我们谈论PUA时,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一种情感操控的行为。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姜思思表示,PUA并不是专业术语,而“亲密关系中的PUA”可以被视为一种“伴侣间的胁迫控制”。控制者使用包括、恐吓、孤立、身体/性、威胁、惩罚等在内的手段,建立起对另一方的系统性支配。这种胁迫控制使得陷入混乱、矛盾和恐惧中。
值得注意的是,PUA不仅存在于亲密关系中,还广泛存在于各种关系里,如职场、校园、家庭等。姜思思指出,当我们说“职场PUA”“校园PUA”时,其含义更接近“霸凌”。霸凌是一种通过压制他人来获取对被霸凌者的掌控的行为。
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模式中,有时也会出现类似PUA的行为,被称为“打击式教育”或“亲子关系中的PUA”。这种教育模式的理念是,只有通过严厉的教育,子女才能成才。这种教育方式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长大后对自己过于严厉,甚至可能导致自我PUA。
PUA行为具有隐蔽性,常常通过语言等方式实施,而非身体上的。姜思思认为,亲密关系中的PUA通常表现为一方制定标准和规则,对另一方施加影响。这些行为就像“裹了糖衣的炮弹”,让被PUA的一方感到迷惑。
那么,如何识别一段关系中的PUA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观察对方是以批评部分缺点的方式还是否定全部的方式来对待你;分析对方的话语是建议还是命令,你是否有选择的;倾听自己的感受,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感到不快乐、不自信、自我怀疑、绝望无助,那么这段关系可能就有问题。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遭受了PUA行为的伤害,首先要允许自己获得帮助。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是专业的求助渠道。不论病因是什么,当情绪出现问题时,都要为自己的心理健康负责。特别是在病因一时无法处理的情况下,评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寻求专业帮助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