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社交媒体上频繁看到短视频中声称:“摆摊卖菜,轻松月入三四万。”这样的言论不禁让人心生疑问,难道卖菜真的如此暴利?我甚至一度产生了改行卖菜的念头。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我来到小区附近熙攘的菜市场,与一位90后卖菜的女摊主刘阿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位年轻的女子,已在菜市场中以卖菜为生,她为我揭示了卖菜生意背后的真实情况。
刘阿姨,生于90年代,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和丈夫都在菜市场里打拼,各自经营着自己的摊位。丈夫专注于水产,而她则负责蔬菜的销售。
每天凌晨2点,她与丈夫便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前往批发市场采购新鲜的蔬菜。若迟去一步,优质的蔬菜可能已被挑走,只剩下次等之选。为了使蔬菜能够顺利售出,他们必须早早地开始忙碌。
清晨5点左右,当他们载着采购的菜品回到小县城时,便开始在摊位上忙碌起来。他们需先将前日剩余的菜品处理掉,再对今日的菜品进行妥善保存与清洗。为了使蔬菜更加美观,刘阿姨总是细心地清洗每一种蔬菜。
早上6点左右,当菜市场的门刚刚开启时,顾客们便陆续前来挑选食材。到8点左右,正是一天中最忙碌且营业额最高的时候。
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他们全年无休,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这就是真实的菜市场小商贩们的日常生活。
当问及收入时,刘阿姨笑着摇头道:“短视频上所说的月入三四万,那只是天方夜谭。我们这样的收入,已经是这个小县城中相当不错的了。”据她透露,平均每月的收入大约在七八千元左右。
尽管在小县城中人均收入不高,但刘阿姨对此表示满足。虽然工作辛苦且没有假期、周末的概念模糊,但她能自由安排时间并照顾到孩子。她和丈夫对当前的生活充满了满足感。
人们常常认为卖菜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只要把菜品摆在摊位上等顾客前来购买即可。但实际上这背后有着不为外界所知的艰辛。无论是凌晨的采购之旅还是长达数小时的摆摊时光都是对耐心的极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