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工作或生活上的问题时,我们的反应是如何的呢?
是否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当问题发生时总会抱怨问题怎么就落在自己身上?或者,我们是否会主动出击,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摆脱困扰呢?
我们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考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且轻易地解决身边的小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直觉式思考”。
例如,当我们的手机无法开机时,我们会立刻根据过去的经验,从电池或系统故障等方面去思考,然后通过排查和试验,迅速找到解决办法。
当问题超出我们的认知范围或经验时,如果我们继续使用固定的思考模式去思考,可能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我们就需要转换思维模式,运用深度思维来进行思考。
那么,什么是“深度思考”呢?让我们通过一个故事来理解。
在一个动物园里,袋鼠的笼子突然变低了。第一次,大家认为是笼子高度不够导致袋鼠跳出笼子。于是将笼子高度增高至20米。然而第二天,袋鼠依然逃走了。大家注意到除了高度问题,可能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这个故事很好地揭示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习惯性地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不常遇到或没有那么多经验的问题。而很少停下来思考问题的核心是什么。要想真正解决“问题的核心”,我们必须构建出一套有效的思考模式。
这套思考模式的步骤包括:首先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寻找解决方案。只有真正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后面的两个步骤才能得以完成。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呢?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假设”这个思考方法。
通过假设,我们可以摆脱被问题的表象所迷惑,深入挖掘问题的实质。当问题的范围通过假设而不断缩小,我们就能更准确地界定问题,找到关键的核心。
以“找一份好工作”为目标为例。这个目标非常笼统,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定义,我们很难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假设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需求。比如问自己:这份工作的薪资能否保障我的基本生活?这个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我是否能从中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公司的制度和人际关系是否合理?
如果你认为这些因素都很重要,那么它们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核心。只要把握好这些问题的核心,你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当我们针对问题进行假设后,我们开始有意识地缩小问题的范围,从而对解决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假设”也不止于此。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问题时,注意力往往只放在问题的表面。但实际上,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更重要的信息。通过假设和验证,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隐藏的信息。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我们需要从低级认知能力做起,慢慢发展到高级认知能力。以玩游戏为例,我们首先要掌握基础的操作技能(识记和应用),然后通过分析和评判来改进自己的玩法,最终通过创造来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当我们运用深度思维解决问题时,并不意味着问题可以立刻解决。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积累来提升自己的晶体智力(即我们的认知思维),从构建低级认知能力开始,然后逐渐提升到高级认知能力。
深度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通过它,我们可以从表面问题了解到事实的全貌,挖掘相关因素,做到准确的分析并把握问题的核心。这样我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