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秀美的南方山区农村,种杉木的习俗历久弥新,农民朋友们亲切地称其为“绿色银行”。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吃山,山区农村的山多田少,山场自然成了种植树木的首选之地。杉木易于种植,存活率高,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一旦家庭急需资金,便可以靠它换取可观的收益。无论是三五亩还是上百亩的山场,甚至有的大户通过流转承包的山场,都会大量种植杉木。
当前农村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减少,伐木时寻找人工的难度逐渐加大。加之对林木采伐的申报程序不甚了解,许多农民会选择直接将山场的杉木卖给收购方。这样做既省去了申请采伐和雇佣人员的麻烦,又能避免采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虽然这种变卖方式省时省力,但农民们在评估山场杉木的价值时仍会感到困惑。由于行业差异,他们往往难以准确快速地评估自家山场杉木的价值。在定价问题上,他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最后只能被动接受买方的出价,内心难免觉得憋屈。
如今,基层林业部门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三种简便快捷的杉木价值评估方法。这些方法使农民在变卖山场杉木时能掌握话语权,变被动为主动。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山场平缓、便于攀爬清点的场合。在进行评估前,需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材料。清点时,可采取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的方式,逐株测量杉木的胸径,并系上红色包装皮作为标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致估算出山场杉木的价值。
第二种方法更适合面积较大、林相不整的山场。首先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点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整体长势确定测点的数量和位置。最后将各测点的结果进行平均,即可得出该片山场的杉木价值。
第三种方法则适用于地形规整、林相整齐的山场。这种方法需要先将杉木林等额分割成小块便于测量的小块区域,然后逐一进行测量和标记。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和等额细分的次数来估算整个山场的杉木价值。
尽管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但它们都是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准确地评估山场杉木的价值。毕竟,“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唯手熟尔”。在不断实践和摸索中,农民朋友们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