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通常被称为第三产业,依照经济行业分类的定义,它涵盖了除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及建筑业之外的所有领域。
现代经济学理论认为,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越大,标志着或地区的发达程度越高。从各国统计数据来看,普遍存在着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高,人均GDP也越高的趋势。
那么,我国的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据2023年的数据显示,在总共126万亿的GDP中,有高达68.8万亿是由第三产业所贡献的,占到了54.6%的比例。
谈及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其无疑是引擎一般的存在。官方报告显示:“服务业在2023年继续担任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初步核算结果显示,当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688238,比上年增长了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2%。”由此可见,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制造业。
更重要的是,从相关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第三产业的增长呈现出一致性,其绝对值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流通。这与工业或建筑业的固定资产有着显著的区别。在第二产业中,固定资产是核心价值所在,但这种价值需要通过流通渠道来实现其真正的价值。例如,一栋价值千万的豪宅虽然属于建筑业,但如果不能进入房地产业(即服务业领域),那么它便无法实现其价值。同样地,工厂生产的产品如果不通过批发零售业完成从工厂到消费者的过程,那么这些产品也无法转化为现金。甚至有人说即使卖废品也能实现价值,但实际上废品回收也属于服务业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