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木界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红木以吨计价,海黄以斤计价,而沉香则以克论价。”近年来,沉香的市场价值被逐步炒高,传闻其在国际拍卖会上的最高纪录竟达到每克超过6万美元之巨!
沉香究竟是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木头,更非简单的香料。它是香树在遭受如风折、雷击、虫咬、刀斧砍伐等外部伤害,或是因特殊微生物侵入感染等内部病变后,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出的树脂与木纤维的混合物。
据《消费主张》记者的实地探访,海南文昌是沉香的产地之一。那里的沉香源自一种名为白木香的树种。这种树偏爱高温环境,土壤贫瘠反而更有利于其结香,且香味浓郁,的油脂也更为丰富。
那么,沉香是如何出来的呢?答案是:越受伤,越能。白木香树在受到虫咬或人为后,会开始油脂,这些油脂与木纤维混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沉香。
若树木无法自然受伤,人们则会人为地在树干上开一道口子,并寄生病菌使其感染,进而促使树木出油脂,结出沉香。
市面上所售的沉香并不都是经过长时间自然而成的。有时,沉香树在还未完全结香时便被采收,这样的沉香多用于制作香料,价格相对较低。
业内人士透露,如今野生的优质沉香已近乎采尽,存世量越来越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相对而言,市场上的中低端沉香多来自人工种植的树木,由于种植数量增多,市场趋于饱和,价格有所下滑。
回望往昔,2013年的沉香热潮曾达到顶峰。那年的上海香博会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观展者。如今时过境迁,沉香市场的热度虽已减退,但品质优良的沉香依然受到追捧。
在我国的海南地区——沉香的主要产地之一,市场景象虽显冷清。但记者发现,高品质的沉香依然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有些商家即使面对市场的不景气,依然能够凭借其优质的沉香保持稳定的销售和价格。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沉香时最大的顾虑莫过于真假问题。对此,《消费主张》采访了北京市沉香协会会长孙山。他表示市面上假冒伪劣的沉香主要有三种类型:纯假、和掺假。
为了帮助消费者辨别真假沉香,《消费主张》还分享了识别沉香的三字秘诀:看、闻、掂。这三字秘诀涵盖了从外观到气味再到重量的全方位鉴别方法。
记者了解到不同级别的沉香有不同的用途和价格。那些被炒作成天价的沉香多为野生且收藏级别的;而日常使用的用沉香和熏香用的家用沉香则价格相对亲民。
无论是购买何种级别的沉香产品,消费者都应保持警惕、理性消费。通过学习辨别真假、了解市场行情,方可在这变幻莫测的沉香市场中寻得一份心仪的宝物。
特别提示:投资需谨慎,交易应正规。切勿盲目跟风,以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