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对价大白话讲解

2025-04-2505:21:17综合百科0

上星期,大白不幸遭遇了感冒的困扰,因此耽误了内容的更新,对此我们深感歉意。

本期内容:深入探讨存货的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主要是指以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为基础,通过核算两者之间的差额来反映原材料的入库及发出情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将逐步解析涉及的关键会计科目:“原材料”、“材料采购”以及“材料成本差异”。

一、关于这三个科目的详细解释:

(一)当企业购买原材料时,通常会设定一个预期的“标准价格”,即计划成本,这一价格将通过“原材料”科目进行核算。

(二)实际采购材料时,所支付的价格称为实际成本,这一价格则通过“材料采购”科目进行核算。

(三)当存在预期的“标准价格”与实际的“采购价格”之间的差异时,这种差异便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核算。

二、关于会计科目的实际应用,我们将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进行详细解释:

(一)购买材料时:

借:材料采购账户

应交税费——应交(进项税额)账户

贷:银行存款账户

(二)材料入库的处理:

借:原材料账户,同时记录材料采购账户的相应差额

贷:材料采购账户(记录实际成本)

或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调整

从上述分录中可以看出,当计划成本(原材料)大于实际成本(材料采购)时,差额将在贷方体现为节约;反之,则为超支。

(三)领用原材料的情况:

1. 当各部门领用原材料时,我们仍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核算: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相关账户

贷:原材料账户

2.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际金额发生制。领用原材料时,虽然按计划成本核算,即“心理价格”,但需将“心理价格”转换为“实际价格”以符合核算要求。这里的调整涉及“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运用。

发出原材料时,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将在借方或贷方体现为节约差异或超支差异,进而影响各项成本费用的计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了企业已入库及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其难点在于理解“材料成本差异”在材料入库及发出时的借贷含义。请同学们特别注意这一部分。

本期内容到此结束,大白为大家总结了计划成本法中的要点。希望大家多做练习,加深理解。下期内容:敬请期待。

大白的宗旨是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职称考试中的专业知识,帮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