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随着各省市陆续发布2023年的工作报告,过去五年的工作成果得到了总结,同时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在这一过程中,科教融汇成为了社会的关注焦点。
科教融汇作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基于“科教结合”和“科教协同”理念的创新表达。它体现了教育链、创新链和人才培养链的有机结合。在当前的新时代创新体系建设里,科教融汇已经成为一个显著特征,并且被全球高水平大学长期坚持和奉为重要理念。
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强科教融汇,这本质上是一种高度整合的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科研机制。这一举措旨在强化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深度合作,增强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互动联系,以实现科教资源的合理配置。其目标是提高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多年来,和高校一直在探索打破科教分离的壁垒,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的转化。我国部分高校在科教融汇方面仍存在机制不完善、学科、学位点、专业衔接不够紧密以及相互脱节的问题。尤其是学科、学位点、专业等资源的分散投入和低共享度,以及科研平台对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科教融汇协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等多方主体。其中,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场所和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基地,还是实现科教融汇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平台。在创新型建设过程中,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原始创新提供了根本保障。
为了实现科教融汇的目标,首先需要统筹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育人关系。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应明确各自的角色和分工,加强理解和信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双方就合作过程中的权责关系、资源整合与共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进行沟通协调,并就相关事项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高校需要和探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内部机制。在办学理念上,高校应积极探索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明确教学与科研的地位,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在办学机制上,高校应顺应当今科技的最新发展,加强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交叉学科教学,以探索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