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早餐的精髓,当属泡饭。与之相伴的,常常是那些精致的小菜。如那精心雕琢的萝卜头、甜润的乳瓜、酸甜适口的糖醋蒜头,还有那令人陶醉的玫瑰腐乳。即便是油条,也会被巧妙地切成片,沾上鲜美的酱油后,成为泡饭的绝配。而高级的泡饭搭档,莫过于咸蛋、干煎暴腌的带鱼、海味黄泥螺及蟹糊等,它们共同构建了上海人的早餐世界。
在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我仍旧钟爱那简约清爽、干脆利落的“泡饭”。因为这不仅是上海的味道,更是江南水乡的情感寄托,是乡愁的深深回忆。
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我高中毕业后投身于青浦白鹤的吴淞江畔西竹园村的田野。在那段日子里,条件虽艰苦,却也充满了劳作的乐趣。特别是在繁忙的农活季节,一天的劳作后,最盼望的就是一顿可口的饭菜。为了寻找一份轻松,我学会了提前一天烧好饭菜的捷径。
夏秋之时,我常用籼米煮饭。籼米粒长且富有油性,熟透后软韧而不黏。当我在农田劳作结束后,回到村里的饲养场,用滚烫的大麦茶水冲泡凉了的米饭,便成了茶泡饭。那时,饭冷茶热,茶水完全浸透米饭,使得籼米饭粒粒分明、飘散清香。搭配着我从城里带来的外婆亲手制作的酱瓜、榨菜和腌菜苋,这顿餐食仿佛让我忘却了田间劳作的疲惫。
后来,我离开了农村返城求学。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求学期间,我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我才知道,茶泡饭的吃法并非我的独创。早在明朝末年,董小宛便是茶泡饭的忠实拥趸。她以岕茶泡饭佐以香豉,成为了饮食中的一种艺术。岕茶作为江南名茶,其品质上乘,泡出的茶汤纯净明澈。而董小宛所食的香豉,则是经过精心酿造的健康绿色食品。
江南地区有着“好看不如素打扮,好吃不如茶泡饭”的俗语,这正体现了返璞的理念。茶泡饭不仅是食物的组合,更蕴含了几千年文明的真谛和精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泡饭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乡愁的回忆。
